上一年级要准备什么材料
一、上一年级要准备什么材料
除了一些普通文具以外,其余的等上了一年级老师会叫你准备的。
二、小学老师说上一年级前应会哪些
一、生活方面:
1.学会自己起床、穿衣、刷牙、洗脸、穿鞋子。学校生活是很紧张的,孩子一旦上学,就要习惯早睡早起,学校通常要求学生早上7:40左右到校,这就要求学生早上能够快速起床,并且穿衣、刷牙、洗脸等事情都不能磨蹭,要快速而熟练。这对于一个6、7岁的孩子来说是个难点,要求家长提前训练,养成好习惯,以免到上学时每天早上着急,赶时间,导致迟到现象频频出现。
2.学会自己去厕所大、小便,并处理干净,学会正确地提好裤子,塞好衣服。现在的一年级孩子还是偶尔会出现尿裤、拉裤的现象,虽然情况不多,但是仍有出现。所以家长要注意在孩子入学前培养好孩子学会独立大、小便,大便后会用纸擦干净,会提裤子。一年级的孩子大多不会提裤子,认为提起来就行了,所以经常会看到冬天孩子们露着腰、露着肚子在操场上跑,因为他们不会把裤子一件件提好,上衣一层层塞好,这就需要家长要提前训练好,以免孩子着凉。
3.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书箱。上学前,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学会整理、收拾自己的杂物。上学时每人就一个书桌,学生应该自己学会整理好书包里的书,上课前书桌上准备好书和学具,书箱内摆放工整、保持干净,这都有助于孩子快速投入日常学习生活。如果没有培养好这方面的习惯,你会看到孩子上学后书桌上、书箱里、书包里全都乱七八糟,什么也找不到,不堪入目,影响学习。
4.学会独立用餐,专心吃饭,饭后收拾个人餐具。上学后孩子往往要在学校用午餐,这就要求学生会自己铺好餐桌布,摆好饭盒,专心用餐,吃饭时不讲话,不看书,吃晚饭后,要学会收拾好饭盒、叠好餐桌布,装进自己的兜子里。
5.学会扫地和简单的擦桌椅,学生在学校都会承担一定的班内卫生,基本是扫地、擦桌椅、擦黑板、擦窗台等简单的劳动,但这简单的劳动一年级的孩子入学后基本都不会干。不会拿扫帚、不会涮抹布,甚至不会擦桌椅,其实劳动对孩子并不是坏事,家长在家应适当培养孩子这些简单的劳动能力,使孩子能够独立成长。
6.学会与他人相处,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中往往是娇生惯养,唯我独尊,所以在上学前家长应教会他如何与同年龄的小朋友和睦相处,友好交往,要懂的谦让,礼貌待人,这有助于帮助孩子在班内建立良好的人缘关系,和“群众基础”。
7.要学会听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能够使孩子的学习、生活变得轻松,并且快速进入良性循环。
二、学习方面:
1.上学前要让学生能够保证在30分钟左右坐住了,一节课40分钟,老师会安排20分钟左右的听课时间,20分钟左右的练习时间,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听讲时坐住了,这是保证学生精神集中,认真听讲的基本条件。
2.上学前教会孩子用尺子连线的能力,这一届的一年级学生我发现普遍不会用尺子连线,画线还可以,但连线往往不知道如何摆放尺子,如何连。
3.上学前教会孩子识别颜色以及填充颜色。在一年级的语、数、外教学中都会设计涂颜色的题目,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选择正确的颜色,进行填充。
4.上学前要教会孩子基本的写字能力,当然不是会写什么字,而是学会模仿老师写字,老师怎么书写,你要学会模仿写,这是孩子悟性的体现。
5.至于数学,上学前最好让孩子能够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因为这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可以给孩子制作90道10以内的加减法和72道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题的卡片,每天读口算卡片,达到熟练,数学原本就是熟能生巧的学科。
三、小孩读一年级要把什么基础打好
其实只要配合老师,把该完成的作业完成,及时发现他今天的知识有没有掌握好,适当增加阅读量,基本没什么大问题!
四、如何丰富小学生的知识储备
知识储备关系到孩子的见闻、能力、水平等多方面,从小做好孩子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提升。
1、扩大阅读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超越自身经验局限,体验更多的美与智慧的精彩和丰富。这不仅能增长见识,提高素养,而且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各门学科的学习中更好的建立知识意义表征,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和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增强认识力和理解力。因而语文作业要减少抄写,留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时间,使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要广泛涉猎各学科的知识;阅读要经常,坚持天天有计划地读一点书,节假日适当增加阅读时间;阅读要动笔,养成圈、画、评的习惯,摘录精彩片段,写写读书心得。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些书只需略读,而有些书需要精读,精读的书一般在知识容量和智慧含量上都有其丰富性,养成做读书笔记,写心得的习惯,有利于加深印象,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架构,这样才能实现质的提高。
2、加强信息交流和文化熏陶。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善于捕捉各种信息的习惯,如时事新闻、科技发展、重大活动、身边变化等,经常就这方面内容进行交流。这样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以主体性的姿态对存在的一切作出自己的思考,同时有利于保持与现实的张力,留心处处皆学问,使孩子有一种大的学习观,从实践中和无限丰富的现实中学习;同时,要注意文化的熏陶作用,引导孩子适当读一些古书。每个民族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精华所在,而名著在经历了时空的淘洗后能流传至今,是因为它凝集了人类最宝贵的经验和智慧。梁启超在谈到文学对人的四种力一曰熏,二曰浸,三曰刺,四曰提,说明阅读对人的影响是至关深远的。因而在阅读时应该有选择地择精华而读。比如,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凝结了人类最古老的智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源流所在,对这些书的阅读有利于孩子对一种文化的理解,对各民族和日常的差异性经验中提取出恒定性的因素,可以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
3、丰富学生的感受能力,强化表达意识。我们的表达经验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阅读。在作文的时候,学生在作文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联想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寻求自身话语的合理表述。因而,在阅读过程中对于美章词句的摘录背诵就显出其价值意义,使学生在有意识地模仿中慢慢地将语言符号以及符号后面的理性情感内化为自身的丰富性体验,在经历长期的积累后,学生的情感知识和智慧积累都走向了丰富,作为表征的语言符号伴随着各种丰富的生命体验自然地发展到一种自由抒写的阶段,作文过程中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同时,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的表达意识。语言是表达的艺术。只有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体验语言的艺术,表达的魅力,尝试表达自己内心丰富复杂的感受和思想,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达到阅读的目的。家长或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各种事物,仔细、全面、准确地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多的图像、图表,作出精细的描述,提高感知能力,努力丰富其表象储备。例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前,教师利用适当时机,组织学生去观察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这样,学生有了充分的表象储备,再学习课文,教学效果就好得多。同时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培养和强化这种能力和意识,如参观考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趣的体育竞技活动,演讲比赛,辩论赛,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智力抢答赛等丰富学生的经历和感受,使语文与其他学科有机联系,形成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