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提出人生而平等?
人人平等的理念是明代 李贽提出的,李贽认为,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下贵贱的区别。
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值得尊贵的地方;侯王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
李贽反对歧视妇女,对封建礼教压迫下的妇女,李贽给以深深的同情,他大声疾呼,为妇女鸣不平。
李贽批判了男子之见尽长,女子之见尽短的说法。当有人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的时候,他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
清明之际的重要思想家李贽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李贽: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强调人的正当私欲.指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李贽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主张:指出万物皆源于矛盾的阳阴二气,并非生于“天理”,从而否定“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原因:政治上,专制政治的腐败,农名起义打击。经济上,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思想文化上,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因循守旧的习气,西学东渐中近代科学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以诗文流派为主线梳理明清诗文发展演变脉络?
明初,以宋濂、高启、刘基为代表的由元入明的文学家呈现出由乱世之文、山林之文向治世之文、台阁之文转型的趋向;永乐年间,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诗文盛行,多宣扬帝王威德、歌咏太平盛世,缺乏真情实感和思想内涵;明代成化到弘治年间,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派提出“轶宋窥唐”,追求格律声调,但是并未脱离台阁体影响。
明代中期,伴随心学崛起,复古思潮日趋活跃,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反对台阁体,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掀起了文学复古运动;嘉靖中期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再次将诗文复古运动推向高潮;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反对前后七子“文必秦汉”的说法,推崇唐宋文风。
明代晚期,李贽提出了具有启蒙主义色调的进步观点,他的“童心说”成为文学解放的号角。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首先反对复古文学,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表现了一定的变古创新精神;继公安派之后,以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继承公安派的主张,同时试图以幽深孤峭拯救其浅陋之弊;明代末年,以张溥、张采为代表的复社重新标举复古,几社以陈子龙、夏完淳为首,政治态度,文学主张都与复社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