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中的“布克尔事件”指的是什么事?
并非是布克尔事件,英文为the case of buckle, 它不是个事件,而可能是一个例子。
Buckle指英国历史学家Henry Thomas Buckle,写就《History of civilizaiton in England 1857-1861》,此书中暗示,在现代自由社会中存在一种道德上的完美化。这与尼采的观点几乎是对立的,除了尼采之外,也有学者指出,Buckle的论说并非自由主义,而是披着科学外衣的政治神学论述,其中隐含了社会进步的宏大叙事。此外,根据书信记载,Buckle是极为反对尼采论说的学者之一。(参见:Christian Emden编著:Friedrich Nietzsche and the Politics of History,pp. 247-248)
韵外之致 味外之旨的诗人?
是刘禹锡。
盛唐以后,意境论开始全面发展。王昌龄在《诗格》中明确提出了“意境”的概念,认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诗僧皎然《诗式》中的“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穴来鸣,乃谓意中之静;远,非如渺渺望水,杳杳看山,乃谓意中之远”,与后来的意境说有相通之处。其“缘境不尽曰情”“文外之旨”“取境”等重要命题,推动意境研究的发展。刘禹锡提出“境生于象外”(《董氏武陵集记》),司空图提出“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韵外之致”等观点,更深入地解释了意境含蓄蕴藉与发人想象的美学特征。至此,意境论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
宋以来,意境论逐渐成了我国诗学画论的中心范畴,其研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宋代严羽的“别材”“别趣”说,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见于意外”说;明代陆时雍的“韵味”说;清代王夫之的“情景”说等,深入探讨意境的审美特征。清末,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使意境理论臻于成熟。
意境有以下特征。
第一,情景交融、和谐统一。意境的表现特征在于情景交融。真实的情感融注于景物中,才能使客观物景独具魅力与性灵。
文化纪元理论?
答:文化纪元理论是儿童与课程维度设计选择课程的基础。
文化纪元理论认为,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感觉在人的认识中起主导地位,以后想象逐渐发展起来,人类的想象力在诗与神话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最后,当理性发展起来时,人类就进入到成年。不同时代的文化成果集中反映了人类认识的不同发展水平。儿童个性和认识的发展重复了种族发展的过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下移的代表是?
自从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提倡有教无类以后!被贵族垄断的文化,开始向贫寒阶层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