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道德学说的学者是?
中国最早将“道德”作为一个概念提出的思想家是战国末期的荀子。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男,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
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公元前238年,春申君被李园杀害,荀子罢了官。
最著名的是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公元前238年,逝世,葬在兰陵。
中国最早将“道德”作为一个概念提出的思想家是战国末期的荀子,他在《劝学》中提到“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主张义利并重的学者都有谁?
主张义与利两者统一的人是墨子。
“义,利也。”《墨子·经上》
义可以利民,所以说,义是天下的良宝。墨子肯定“义”的价值,完全在于它可以利人,“义”和“利”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义”即是“利”,“义”即是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这就表明,墨子认为义、利是统一的,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不仅是最高价值,而且是道德的最高准则。
什么是三农学者?
三农科研劳动者,既是三农问题的研究主体,又是三农问题的研究对象,首先碰到且无法回避的即是 “立场与方法”问题,即站在什么立场拥有何种动机目的观点以及为谁服务?这是话语权问题,也是学者应当抚躬自问的前提问题。“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国家领导人语)
良知学者知,三农科研是方法是路径,农业政策与农产市场是方式是举措,农民农户农村才是服务对象,服务祖国农民农户农村才是国级三农研究机构的目标宗旨。这是殿堂三农学者道德底线,是三农学术科研常识,是人之为人本质意识不可湮灭保障,是学习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基本态度。学科建设是水到渠成,学术创新是思想升华,科研交易是圈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