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21年手机技术演进:自研芯片与折叠屏兴起
自研芯片、计算摄影、 游戏 性能惊艳、影音效果拉满……闭上眼睛,回忆2021年所发布的旗舰智能手机,想要换机的你可能会迷糊:面对这些天花乱坠的宣传语,到底买哪款手机?
为抢占华为缺席的高端市场和品牌上攻,手机厂商们不断提升配置和引入新技术。“从整体市场看,中国的手机行业已经完成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变,手机供给从短缺变成过剩。”独立经济学家、 财经 评论员王赤坤说。
在同质化竞争程度较高的成熟手机市场,持续提升性能仍是各大智能手机厂商增强现存用户黏性、吸引其他品牌用户的必要手段。那么,2021年手机厂商通过哪些方面来提升产品性能和吸引力?
而旭日大数据董事长孙燕飚认为,智能手机的技术创新已经达到天花板,摄像头、屏幕、电池等元器件经过多次迭代,再想进行大幅度创新难度大。“很多技术创新更多是来自于供应链创新,而供应链创新往往没有壁垒。”他表示,自研芯片和折叠屏手机是2021年智能手机行业的两大创新点,也将是行业2022年的技术发展方向。
创新多来自硬件突破
王赤坤表示,当手机行业发展红利消失,各大玩家在有限的存量市场下拼杀,不是共同成长,而是此消彼长。
作为常规升级的必选项,处理器、外观设计、电池容量等自然是手机厂商们发布会上的介绍重点。复盘2021年智能手机的技术发展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总结一番。
在全面屏方面,使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手机在2021年下半年迎来一波发布小高潮,比如中兴Axon 30 5G、小米MIX4、三星Galaxy Z Fold 3。屏下摄像头技术虽然被认为是实现全面屏的终极演进方案,但目前仍存在一些技术难点待解决,因此还没有迎来大规模商用普及。
在屏幕刷新率方面,安卓旗舰机型普遍已升级至90/120Hz高刷新率,部分机型(如Redmi K30至尊纪念版、iQOO Z1)已启用“电竞级”144Hz刷新率,在滑动、页面切换以及 游戏 过程中画面更为流畅,有效提升了动态观看体验。
而高刷屏(高刷新率的屏幕)是“电老虎”,配合着手机屏幕高刷新率日益普及,LTPO(低温多晶氧化物)技术成为2021年手机行业最热门的新名词之一。这种技术可以根据显示内容实现自适应刷新率,降低屏幕的功耗,或许在不久的未来,LTPO技术能让手机屏幕进入“自由高帧时代”,目前只有三星Note20 Ultra、三星S21 Ultra、一加9Pro、OPPO Find X3 Pro等少数机型采用了LTPO技术的屏幕。
在以往不被重视的触觉反馈上,随着 游戏 触感、动感视频等应用场景被逐渐开发出来,触觉反馈效果更佳的X轴线性马达从高端旗舰也在2021年开始“下沉”到中低端手机,Redmi Note 10系列、OPPO K9s是其中的代表。瑞声 科技 电磁传动产品线副总经理丁祥表示,X轴线性马达成本已经降至以往的一半,现在可以说是X轴线性马达的高速发展期,很多内容的加入让整个生态真正变成了可以无限延展的场景。
“2021年偏硬件一些。”张国斌认为,2021年国内手机厂商的技术创新更多依赖于硬件突破,包括手机厂商造芯、拍摄组件重组等,2022年可能会有更多算法层面的创新。
补足芯片短板
2021年以来,小米、vivo、OPPO陆续对外发布自研芯片作品。3月,小米发布ISP(图像信号处理)芯片澎湃C1;9月,vivo发布影像芯片vivo V1;12月,OPPO带来NPU(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MariSilicon X。
孙燕飚认为,在2021年高端手机市场竞争中,米OV(小米、OPPO、vivo)没有抢下华为的市场份额,反而让苹果吃饱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芯片层面。“米OV接下来想要吃下华为手机市场的蛋糕,PK对象就不再是华为,而是苹果。和苹果PK,就要学习华为的经验。”他说。
孙燕飚进一步指出,由于通信芯片过于复杂,米OV选择从图像处理芯片入手,虽然后者相对简单,但也是未来一个发展方向,“5G带来了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的万物互联时代,而万物互联的核心是千里眼、顺风耳,图像处理芯片解决的就是千里眼的问题。”
孙燕飚还表示,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中国手机厂家在后置镜头组合设计方面已经领先苹果和三星,也积累了不少图像处理的心得和经验,自研图像处理芯片是合理的技术研发路线。
“芯片是将算法固化、减少功耗的做法。”在孙燕飚看来,不同的算法积淀,使得小米、vivo、OPPO三款芯片功能各具特色,比如小米长焦拍摄效果出色,vivo长于逆光拍摄以及OPPO的拍摄防抖动效果较好。
不过,张国斌认为手机厂商自研芯片还处于试水阶段,2022年可能不会一下普及,但这是未来的技术发展趋势。
折叠屏手机能成标配?
除了自研芯片外,孙燕飚认为,折叠屏手机是2021年智能手机厂商的另一个共同创新点。
2021年3月,小米正式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小米MIX FOLD;进入秋季后,三星、OPPO和华为陆续推出自家折叠屏手机,其中后两者是首次推出折叠屏手机,而vivo、荣耀等品牌的折叠屏手机据传也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从这些信息来看,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前五大手机厂商除苹果外,均已推出或正准备推出折叠屏产品,折叠屏手机可能正成为手机厂商的“标配”。
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则认为,在苹果还没有推出折叠屏手机的情况下,国产手机厂商纷纷入局,借助折叠屏手机冲破苹果的价格屏障,以迈向高端市场。
从整体出货量上看,目前折叠屏手机在全球智能手机中的占比很低。IDC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194.7万部,而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2.92亿部,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占比仅0.15%。
但横向对比来看,折叠屏手机的增速惊人。根据屏幕机构DSCC公布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2021年第三季度,折叠屏手机的总出货量环比增长215%,同比暴涨480%。不过,折叠屏手机发展依然步履蹒跚,屏幕良率、铰链技术以及高昂的价格,成为阻碍折叠屏手机普及的重要因素。
孙燕飚表示,从OPPO首款折叠屏手机报价下探到8000元以内,说明供应链已经准备好迎接折叠屏手机时代的到来。不过,折叠屏手机想要流行的话,仍需要整个行业的推动,仅依靠华为、小米、OPPO、三星等几个头部厂商的力量,只能对市场起到教育作用,让更多消费者对折叠屏手机有印象。
不过,市场机构已经在预想折叠屏手机的美好未来。中信证券研报称,预计未来折叠屏手机的主流价格区间有望降至5000~8000元,2025年折叠屏手机全球出货量有望超650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