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自信出处?
道路自信来源于伟大的历史征程。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无数仁人志士对救亡图存之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完成革命、确立基本制度,再到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但党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从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行。历史证明,只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道路自信植根于辉煌的实践成就。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跃上现代化建设的时代快车,中国特色道路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国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民主政治蓬勃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持续取得新进展,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近些年,国外不少学者、政治家以“中国模式”、“中国奇迹”等命题探寻中国成功的根源。
道路自信蕴含于宏伟的理想愿景。中国共产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我们党都提出了阶段性的基本纲领,并为之不懈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奠定坚实基础。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总依据。依据这一国情和实际,我们党坚持走中国特色道路,既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又回应中国发展的要求。依据这一国情和实际,我们党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中华民族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儒家思想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下列观念与之相关的有①仁者,爱人 ②严刑峻法
A
试题分析: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和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要求统治者推行“仁政”,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①③正确。 ②严刑峻法是法家的主张;④兼爱、非攻是墨家的主张。故选A。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包括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还可以从材料切入,考查各个学派的思想主张。如道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法家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依法治国等。
提出"理解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学家是谁
丁克全的唯物史观社会学 摘 要 文章通过阐明厘清社会学定义的必要性,提出理解社会学家丁克全的唯物史观社会学思想的意义。在对学界关于社会学定义的各类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存在的定义不清等问题。进而根据丁克全唯物史观社会学观点,并对产生的问题作出具体的解释与回答,形成相应的问题理解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