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学阅读中的共鸣现象?
共鸣,原是物理学方面的一个术语,指在不同物体之间,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
在文学理论中,则通常是指文学接受过程中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一是读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人物的命运遭际所深深打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感应状态;二是指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读者,在阅读同一作品时,产生大致相同或相近的情绪激动和审美感受现象。比如第一种现象,高尔基在阅读福楼拜的短篇小说《一颗纯朴的心》时,整个身心都被迷住了,周围的世界全被小说中的厨娘遮掩了。福楼拜在小说中细致刻画了乡间女性的纯朴形象,描绘了她平凡而又惨淡的一生,表现了作家对下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同样有着丰富的下层劳动者生活体验的高尔基,显然为作品中的人物深深打动,从而产生了感同身受的共鸣。第二种共鸣现象更容易理解。唐诗宋词,《窦娥冤》、《红楼梦》、莎士比亚的戏剧、托尔斯泰的小说等中外名著,全世界的无数男男女女都喜欢。这种原因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读者之间,也往往存在着许多相通的政治、道德、审美情感与观念区域。(我在课堂上也是这样讲给大学生听的)
余秋雨谁了解,他的作品有什么?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现任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
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
其代表作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以及《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述》《戏剧审美心理学》等学术理论作品。系列学术著作,先后荣获全国戏剧理论著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1985年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提名,破格任命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市写作学会会长,上海市委咨询策划顾问,并被授予“上海十大学术精英”称号。1987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称号,享受政府特殊贡献津贴。2004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大学、中华英才编辑部等单位选为“中国十大艺术精英”和“中国文化传播坐标人物”。
个人比较喜欢他的散文作品《文化苦旅》。作者在书中用华丽的语言对中国优美的景色、悠久历史文化描写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神游中国古文明和江山美景的同时,与作者的感情、感悟产生共鸣。
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马斯洛 B. 赫茨伯格 C. 弗鲁姆 D. 亚当斯
D. 亚当斯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斯塔希·亚当斯(John Stacey Adams)于1965年提出。该理论是研究人的动机和知觉关系的一种激励理论,理论认为员工的激励程度来源于对自己和参照对象的报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观比较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