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时代指的是谁?
蒙时代指的是成吉思汗
蒙元王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多民族封建政权,“蒙”是指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元”是指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时间从成吉思汗建国漠北至元顺帝退出中原,即1206-1368年。这一时期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民族融合、东西方文化交流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等都具有深远影响。
早在1689年,法国传教士张诚即对应昌路遗址进行了记载。鸦片战争后,内蒙古地区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1872年英国驻华使馆医官卜士礼考察了元上都。此后英、俄、法、日等国人员多次考察元上都和应昌路。从1908年开始,俄国人科兹洛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等开始盗掘额济纳旗黑城遗址。1933年美国人拉铁摩尔在达茂旗敖伦苏木古城发现了景教寺院遗址。1935年日本人田村实造调查了翁牛特旗元蓟国公张应瑞家族墓地,后刊布“张氏先茔碑”。1936年美国人海涅士和马丁再到敖伦苏木古城,又找到一批景教遗存。此后日本人江上波夫等盗掘敖伦苏木古城,清理了一座景教教堂遗址、汪古特王府和一些教徒墓葬。这一时期在元上都、应昌路、丰州城、黑城、德宁路等重要遗址均留下外国人大肆掠夺的足迹。
1927年我国学者徐炳昶同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考察了黑城遗址,黄文弼调查了达茂旗敖伦苏木古城,发现了《王傅德风堂碑记》石碑。
我国学者真正意义上的蒙元考古研究始于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内蒙古文物工作组(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前身)成立,标志着内蒙古文物考古春天的到来。在1956年开展的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中,内蒙古文物工作者发现了大量蒙元时期的文化遗存。80年代以后,通过第二次、第三次文物普查和大量基本建设工程,蒙元时期的许多遗存得以进行科学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成果日渐丰硕。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在城址、聚落、墓葬研究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