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长应补短 有一位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个“木桶理论”:一只木桶最大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木板,而取
“扬长补短”,变“短”为“长”,这是一样的概念吗?前者是发挥长处,以弥补短处的不足;后者是找出短板的价值所在,发挥他的长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其实不太明白你这么一大段话语是啥意思。
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
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人欲佛教讲的三毒。后世人断章取意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此处“人欲”是指超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如私欲、淫欲、贪欲等,这些欲望是要革除的!其实,理学认为人的基本需求欲望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人欲”即是“天理”——此处人欲即天理。通俗一点的说法就是人的欲望要有一个度!
另外,王阳明王大圣人也向他的弟子提出过“存天理,去人欲”。其实,圣人们的思想都是同源的,目的都是一样的,只是王阳明是以“致良知”来实现的。
保罗莱文森在麦克卢汉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理论
与北美经验学派和欧洲批判学派不同,作为异军突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派,一反以内容为焦点、透过内容看媒介影响的思维定式,将媒介技术本身当作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把媒介技术及其演进发展看作是文化发展和社会变迁的重要动力。作为当今媒介环境学新锐人物的保罗·莱文森(Paul Levinson),是媒介环境学派第三代代表性人物,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和“后麦克卢汉第一人”,他自称是麦氏的私淑弟子。同时,作为媒介环境学派第二代代表性人物的波兹曼与莱文森有着师承关系。三代学者之间有传承,也有偏离和反叛,更有超越。可见,对莱文森媒介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探讨莱文森在该学派中的学术地位和贡献,也有助于厘清媒介环境学派发展历程和趋势。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对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起点、研究范式进行梳理,试图从宏观上把握媒介环境学派的相关研究。第二,将莱文森的理论放置于媒介环境学派中进行考量,将其理论与麦克卢汉、波兹曼以及对该学派建立影响深远的芒福德进行比较性研究,以期对莱文森媒介理论进行全面准确地评判。莱文森对麦氏理论重新阐释和解读,对技术本质、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演进规律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论断,并将媒介环境学延伸至哲学领域。他继承和发扬了波兹曼的社会批评,但是两人在媒介特性、媒介立场以及研究落脚点等诸多方面有着分歧。他吸收了芒福德以人为核心的技术观,架构出自己的一系列媒介理论。第三,本文试图探析莱文森对媒介环境学派发展趋势的影响,回答他的理论究竟是为媒介环境学派提供了新视野还是新修辞这一问题。于是,本文回归到对媒介环境学的整体评价上,寻找该学派的理论难题和理论缺陷,分析莱文森的媒介理论对上述问题是否做出清晰明确地回答,力图加深对莱文森以及整个学派的认识。 可以说,莱文森是技术哲学的范式探究者、电子媒介的研究先锋以及媒介实践主义的代表。他继承和发扬了芒福德、麦克卢汉等人媒介思想,修正与补充了波兹曼、波普尔等人的思想,总结出了“人性化趋势”、“补救性媒介”、知识进化的三阶段论、技术演化的三阶段理论、当代媒介的“三分说”,以及他对媒介技术的态度立场等理论,对媒介的演进和人类的发展持积极乐观态度。但是,他对媒介环境学派所遭遇到的难题并未给出解题答案,并未弥补媒介环境学的理论缺陷,也没有真正为该学派指出一条明晰的前进道路。总之,他的媒介理论只是媒介环境学的一种新修辞,而非为该学派提供研究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