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者活的时间很长?

bdqnwqk2个月前学者20

其一,仁者长寿。当今时代的学者大师都是志士仁人,品格高尚,胸襟宽广,时常考虑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专心致力于做大事业,并不看重个人一时得失,对琐碎小事从不斤斤计较,对苦难、挫折的承受力特别强。他们志存高远,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和谐,受人尊敬是很自然的了,这正是他们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忙者长寿。学者大师们大都喜欢忙善于忙。齐白石就是一个信奉“忙”的著名大家。他的信条是:“不教一日闲过。”他坚持每天作画,从不间断地“忙”,竟让他活到94岁。学者大师的忙,当然不是盲目无度地乱忙,而是科学有序地去忙。会忙善于忙,的确是众多学者大师的养生诀窍。他们正是一辈子科学有序地忙个不停,从不考虑享“清福”,才使他们神清脑健、寿达期颐。

其三,脑勤者长寿。国学大师季羡林年届耄耋之时,曾有好多人问他:有没有什么长寿秘诀。季羡林的答复是:“我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或者不要秘诀。”“心里没有负担,胃口自然就好,吃进去的东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再辅之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百病不生了。”其实,医学界早已验明,常用脑、多学习、勤思考是延缓大脑生理老化的有效途径。

其四,心态平者长寿。著名女作家冰心终年99岁,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没有特别的养生之道,也不搞什么养生,就是心里豁达一点,从不跟人计较,也不跟自己过不去,一个人最怕心病!”冰心心胸豁达,淡泊名利,始终坚信:“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大师们在养生方面除了作息、动静、起居、饮食等较规律以外,最让我们常人佩服的是他们心理素质特别过硬。有好多学者大师,他们的人生都曾遇到过挫折、坎坷和苦难,但他们都能保持平静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可见,保持坦荡乐观的心态对健康长寿是何等重要。

谁曾提出治学有“三种境界”

王国维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引用宋代词人晏殊、柳永、辛弃疾的名句来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种境界。长期以来,这三种境界为许多文人学士所津津乐道,成为孜孜以求的目标。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和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种境界的第一种是?

“三种境界”论出自晚清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之二六,原文如下:“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王国维以这句话形容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只有不畏怕孤独寂寞,才能探索有成。“第二境界”两句原出自柳永的《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以这句话比喻为了寻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第三境界”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这句话比喻经过长期的努力奋斗而无所收获,正值困惑难以解脱之际,突然获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乃恍然间由失望到愿望达成的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