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里的《大学》哪一章提出了慎独一说

bdqnwqk2个月前学者14

第七章。
原文如下: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个人建议,供借鉴参考采纳。

作为大学,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

1931年12月2日,梅贻琦在就职清华校长演讲中提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著名论断。

三阴学说谁提出的?

病因理论中提出三因学说的是陈无择,最早提出三因学说是张仲景《金匮要略》。

三因即隆、赤巴、培根三种知因素。
隆、赤巴、培根为藏语音译,汉译有译为“气、胆、痰”者,有译为“气(或风道)、火、粘液(或水和土者)”,即所谓的三因。三因学说是藏医学的理论核心之一。
三因源于五元回,“隆”与五元中的“风”相同;“赤巴”为火;“培根”,“培”答为水,“根”为土,与水、火两元相同。
三因素依次大体相当于中医学的气、血、津液。

大众史学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1931年,美国历史学会会长贝克(Carl Becker)提出「人人都是史家」(Everyman his own historian)的观念,强调每个人皆有其对历史的主观。1973年,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UCSB)开始发展所谓的“public history”,并创办Public Historian这份杂志,大众的历史观从此逐渐受到学界重视。

2003年,周梁楷教授将“public history”的观念引进国内,并于2004年「人人都是史家——大众史学研习会」中发表〈大众史学的定义与意义〉一文,将“public history”翻译并扩充为「大众史学」,认为所谓「大众史学」指的就是:大众的历史(history of the public)、写给大众阅读的历史(history for the public)、由大众来书写的历史(history by the public)。其形式多元,可从文字、影像、语音、文物、数字化、多媒体等媒介传递,并肯定每个人的历史表述,鼓励人人「书写」历史,并「书写」大众的历史供给大众阅读。

至此,历史的撰写已不仅只是专业史家的权利,一般民众皆可运用自己的思维逻辑与方式,织构出属于自身的历史。

正说清史的阎崇年火了。讲三国的易中天火了。 还有一个个那些以前不曾熟悉的面孔和名字,似乎都在电视媒体的放大和热闹的网络中一下子跳出来。

最近出现的大众历史热引发的关注和出版热潮是前所未有的。

大学是大师重要还是大楼重要?

大师吧?
1.到学校是跟大师学习而非跟大楼学习
2.人是第一位的,而环境是第二位的
3.大学的知名度取决于人而非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