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的两句诗歌很有深意和哲理,有思想深度的人能来帮我理解一下么?
在人们对待知识的观念中,有一句话叫“履践”。《论语》上说,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说的就是子路这个人如果自己没有做到履践的功夫,就害怕又有教诲,因为听多了,没有实践,就没有进步。真理是要去履践的,单纯的重复使人们养成刻板的习惯,失去了实践的动力。而且做事情的时候要求针对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单一的重复一个道理,容易走上片面的路线。
孔子还说过,颜回这个弟子,最能发挥他的学说。但有一次他也批评颜回说,颜回这个人对于自己的话无所不听,实在是对自己没有帮助。因为一个人想问题,应该多听人们不相同的意见,再进行综合的思考,如果说什么就是什么,连反面的正确的意见都没有听到,也永远不能进步。还有一句话叫“巧言令色,鲜矣仁。”说话的人太擅长于讨好人,说出来的话肯定多偏袒,没有真正的意见。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人都同意我的时候,也就是巧言令色最多的时候,这种时候人就不能沉迷到自我的正确的那种境界当中去,否则只会越想越觉得自己正确,越来越自负。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谈读书方法(节选) 胡维革 科学的读书方法是达到读书彼岸的桥梁。
1、“三到”:一是要口到。通过诵读感受文章之美,领悟文章之理。二是要心到。读书不能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下番分析思考揣摩的功夫。三是要手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养成勤动手的习惯,圈点评划写心得,长期坚持必有收获。(意思对即可)
2、本文中是指读书只懂个大概,不求甚解,是贬义;而《五柳先生传》中意思是读书注重领会要领,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过多纠缠,是褒义。(意对即可)
《待人以宽》文言文翻译,原文:金忠于人有片善必称之~~~~
原文: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故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翻译:
如今的学者,读古人的书,大多都考虑古人的错误,与如今的人一起,也喜欢数落他人的错误,人当然不可能不犯错误,但是你试一试换位思考,平心而论,自己就没有翻过一个错误吗?自己能看到他人所犯的错误,而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自己能看到他人犯的很小的错误,去对自己的大错视而不见,自己要求自己还来不及,何况数落别人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