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变革论的注释?
[1]中国通史教学研讨会编:《中国通史论文选》,台北华世出版社1979年版,第62页。
[2]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出版,第10页。
[3]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译文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第22页。
[4]雷海宗:《断代问题与中国历史的分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第烟卷第1期(1936年)。
[5]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史学月刊》1960年第7期:收入《隋唐五代社会经济史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6]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译文载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ll-18页。、
[7]鹤见尚私;《日本史学界的中国封建论》,《中国史研究动态》1986年第7期;详见宫崎市定:《东洋的近世》,译文载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论著选译》,中华书局1992年版;《从部曲到佃户》上、下.《东洋史研究》1971年第3、6集。
[8]佐竹靖彦:《宋代时代史基本问题总论》,译文载《宋史研究通讯》(总第30期)1997年第2期。
[9]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鹤见尚弘:《日本史学界的中国封建沦》,《中国史研究动态》1986年第7期。
[10]陈寅恪:《论韩愈》,《历史研究》1954年2期;参见胡戟:《汉魏隋唐历史底蕴的初探--历史大势,礼仪制度与士人的追求),载《1997年中国唐史高级班,唐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11]钱穆:《理学与艺术》.《宋史研究集》第七辑,台湾书局1974年版,第2页。、 .
[12]傅乐成:《唐型文化与汉型文化》,载中国通史教学研讨会编:《中国通史论文选》,台北华世出版社1979年版,第350页。
[13]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册),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页。
[14]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史学月刊》1960年第7期。
[15]漆侠:《唐宋之际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及其对文化思想领域所产生的影响》,《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6]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25页。
[17]张邦炜:《著之即久,其发必厚--读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宋史研究通讯》(总第29期)1997年第l期。
[18]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前言”,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绪言”亦有相类的论述.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9]张邦炜:《婚姻与社会:宋代》,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2一183页。
[20]宫泽知之:《唐宋社会变革论》,译文载《中国史研究动态》1999年第6期。
[21]引自李伯重:《“选精”、“集粹”与宋代江南农业革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
[22]引自佐竹靖彦:《宋代时期基本问题总论》,译文载《宋史研究通讯》1997年第2期。
[23]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53-54页。
[24]邓广铭:《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2页。
[25]谢和耐:《中国社会史》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57页。
[26]包伟民:《近二十年来的美国宋史研究》,《光明日报》2000年11月3日《历史周刊》;包弼德(Petcr K.Bol):《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国学术》第3期,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7]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的巨大变革》,《史学月刊》1960年第7期。
[28]关履权;《两宋史论》,中州书画社1983年版,第7页。
[29]王曾瑜:《宋朝阶级结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作者李华瑞,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邮编:071002)
(责任编辑:侯云灏)
(责任校对:李桂芝)
原刊《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