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模仿说与近代现代理论的关系

bdqnwqk2个月前学者8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便衍化成了“镜子说”。文艺理论家们提倡艺术应像镜子一样反映生活的真实,强调自然生活必定是文艺创作的客观依据。达芬奇(1452―1519)指出,艺术要忠实地反映自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去临摹别人的作品,艺术要做自然的儿子,而不是孙子。同时,他又提出,艺术家还应该以理性为指导,从自然中选择最优美最有价值的部分来加以表现,创造出具有艺术真实性的“第二自然”。由此便产生了关于文艺表达的再现与表现的争论。卡普里亚诺认为,凡是能够为人们所感觉和理解的一切事物,都可成为艺术模仿的对象,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而坚持艺术表现理想的理论家则认为,模仿就是想像或幻想,借虚构来模仿自然,模仿现实,表达作家的理想,对客观生活由被动反映转为主观处理。自此,关于艺术的“再现说”与“表现说”观点便将文艺理论家们分成了两派,并一直持续了下来。
文艺复兴之后,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1636―1711)也主张艺术模仿自然,但他的模仿是双重的模仿,或模仿的模仿,既模仿自然,又模仿模仿自然,即模仿古典文学中模仿自然的作品。莱辛(1729―1781)是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他既反对机械化地模仿自然,又反对古典主义艺术模仿理性化了的自然,而是把自然看成是现实的社会生活,主要指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斗争生活。席勒(1759―1805)认为诗人应模仿真正的自然,但要善于选择,要模仿自然中美好的人或事物。而歌德(1749―1832)认为自然是艺术创作的起点和终点,人们应该遵守自然,研究自然,模仿自然,创作出毕肖自然的作品,使它成为最高自然美的缩影。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1770―1831)则坚决反对单纯的模仿,认为单纯的模仿并不能成为艺术的目的。
十九世纪之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继出现,传统的“模仿说”已经难以适用于发展的社会及文艺理论,无法阐释日趋复杂的各种文艺现象。因此,“模仿说”逐渐演变成各种新的思潮、新的流派。首先是现实主义,别林斯基(1811―1848)是俄国现实主义美学和文学批评的奠基人。他认为现实主义的显著特点就是忠于现实,艺术不是摹写,而应该是当代社会的反映,这是传统“模仿说”由“反映论”的演变。而现实主义正是在“模仿说”的合理内核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其次是“内模仿说”,其代表人物谷鲁斯(1861―1946)认为,模仿是人和动物的一种本能。他认为凡是知觉都要以模仿为基础,但审美的模仿却不同于知觉的模仿,他多半是内在而不外现,审美主体只在内心模仿外界事物的精神或性质特性,只是一种内模仿。因此,内模仿是一切审美欣赏的核心。
“模仿说”作为西方文艺理论的主旋律,从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中阐述了艺术的基本法则,并不断被丰富与深化,逐步演变、融汇到新的艺术理论当中,对西方文艺理论产生了长期的重大影响。

01、从古希腊时期到北判现实主义盛行时期西方模仿说为开端的现实主义文论走过了一条漫长的道路。请将这时间段内的现实主义创作观梳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