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心说”是谁的观点

bdqnwqk2个月前学者13

地心说的起源很早,最初由古希腊学者欧多克斯提出,经亚里斯多德完善,又为托勒密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盛行于古代欧洲1000多年的宇宙学说体系。

一元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把世界万物归结为一种本原的哲学学说。一元论是与二元论和多元论相 对立的。“一元论”一词是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沃尔夫首创的。19世纪末德 国动物学家、哲学家海克尔开始将它作为哲学用语。他把基于物种保存原则 和进化论的世界观称作一元论,并著有《作为宗教和科学之间的纽带的一元 论》一书,还创立了 “一元论者协会”。

依据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立场不同,有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 论之分。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世界上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各种表现形 态,精神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世界上的 各种事物都是精神的产物和表现。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所有的唯物主义 者的社会历史观实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因而他们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不彻 底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彻底的科学的一元论。

哥白尼提出了怎样的太阳系观点?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sCopernicus)是认为太阳系不是以地球为中心,而是以太阳为中心的第一人。他于1543年去世,去世之前,他发表了《天体运动论》(TfeOrhs)。他的书被献给了教皇,这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因为天主教教会并不支持这种观点。奇怪的是,哥白尼的书并没有立即被教会禁止,这也许是因为哥白尼没有注意到书中的一个提法,意思是说书中的观点只是为了更方便地计算行星的运动,绝没有其他的意图。尽管哥白尼的书有一定的针对性,但这说明确实使这本书的发行更为长久,这恐怕是他所没有预料到的。

机械唯物主义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亦称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适应,出现了一批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培根概括了观察、实验和归纳等认识自然界的实验方法。
  霍布斯第一个系统阐述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他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认为世界是一部大的机器,而人体不过是一部精妙的小机器,甚至连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的顶峰,它虽然有些辩证法因素,但未能摆脱机械性。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拉美特里、狄德里、霍尔巴赫、爱尔维修。

18世纪40年代,费尔巴哈适应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创立了他的人本学的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社会历史领域里的唯心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特点。19世纪中叶,在欧洲还流行一种用生理学的观点去解释人的精神现象的庸俗唯物主义,它把意识和物质等同起来,抹杀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使唯物主义庸俗化、肤浅化。

《天文学大成》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天文学大成》共13卷,分别阐述地和天的概念,基本观测事实和数学基础。书中论证地为球形,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其他天体均围绕地球运动;还叙述了太阳、月亮、行星运动规律,如何推算日食、月食,确定行星位置等。在《天文学大成》中托勒密总结并发展了前人的学说,建立了宇宙地心体系。
  这一体系的要点是:一、 地球位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二、 每个行星都在一个称为“本轮”的小圆形轨道上匀速转动,本轮中心在称为“均轮”的大圆轨道上绕地球匀速转动,但地球不是在均轮圆心,而是同圆心有一段距离。他用这两种运动的复合来解释行星运动中的“顺行”、“逆行”、“合”、“留”等现象。
  三、 水星和金星的本轮中心位于地球与太阳的连线上,本轮中心在均轮上一年转一周;火星、木星、土星到它们各自的本轮中心的直线总是与地球一太阳连线平行,这3颗行星每年绕其本轮中心转一周。四、 恒星都位于被称为“恒星天”的固体壳层上。日、月、行星除上述运动外,还与“恒星天”一起,每天绕地球转一周,于是各种天体每天都要东升西落一次。
  
  托勒密适当地选择了各个均轮与本轮的半径的比率、行星在本轮和均轮上的运动速度以及本轮平面与均轮平面的交角,使得按照这一体系推算的行星位置与观测相合。在当时观察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地心体系大致能解释行星的视运动,并据此编出了行星的星历表。按照这个理论预报日食、月食准确度达到一两个小时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