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起源?
近年来,医美行业崛起,市场一片火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我们既然常说美,美到底从何而来?美到底是什么?它究竟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一种主观臆想?医美医美,今天就想抛开其他,和大家从最基本的美出发,试图探寻一下美的真相。
可以说,对美的认知是这样一种历程——尊重人和人性,将艺术的审美价值置于个体的生存体验和道德层面上。
康德的审美无利害关系说告诉我们:个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审美知觉或经验,同审美对象的实用功利价值无关,和主体的任何欲望、功利观念是无关的。美是无一切利害关系的愉快的对象,这说明美及美学研究存在的基础客观存在,但审美则是主观的,就像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又或者说,我们达不到美的客观本质,于是,在一步步的主观幻想臆测中产生美?这与柏拉图所说的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是不谋而合的。
在我国古代,相面术以阴阳五行为纲,描述面部五官鼻、眉、眼、嘴、额等基本组合结构的平衡与和谐,是五官端正容貌美的先决条件;又以鼻中轴的左右五官、额频平衡对称为容貌美的基本图式。并且还指出符合一定比例的和谐是人体容貌美的本质:面为人之仪表,三才配合有情。
三才又称三庭,这个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面相上三庭匀称(各占1/3),为上等外貌,属容貌美;身体上三庭比例适中,为平衡和谐,属人体美。同时,人们又强调人体动作姿态和谐,要协调美的审美要求;面部眉眼嘴配合相一致的音容笑貌的审美认识;腰部审美要结合行走、坐立、前后动静的审美观念等。
上述整齐平衡、和谐对称、符合比例的传统人体美学审美趣味及审美思想,与现代医学美学认为人体形式美是比例、对称、均衡、色彩及多样统一的理论又是不谋而合的。
另外,传统中国人体审美观还有鲜明的美丑辨别标准,如战国时代就提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的人体审美认识;又如通过审美角度阐述女性人体美的标准,应该是婉娩淑慎,妇人之性美矣,夫能浓纤得宜,修短合度,非徒取说心目,抑乃尤益寿延年。
那时,人们认为女性形体美方面外在应该是高矮胖瘦得体,身材修长,骨架细小匀称,曲线优美,肌肤鲜嫩光滑柔顺,呼吸平和,声音语言轻柔细微,眼睛明亮,黑白分明,头发浓密而黑,身体健美丰满,四肢骨节处饱满,比例协调的。内在美的特质则表现为,仪容柔顺温和,有美好善良的品质、谨慎持重的性格以及心神安详。想想,这些是多么可贵的形神俱佳的人体审美标准啊!
所以说,美的起源,古已有之,甚至是从人类诞生有智之时就存在了的。因此,美,代表人们对理想的一种追寻,对现实的一种要求。例如绝对的心灵自由和快乐,绝对的认知上的美女,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达到的!美,源于生活却又超越生活,距离产生美也是这个道理。这从另一个层面也说明了,生活本身不可能是完美的,永远都是痛并快乐着。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寻求美丽真相的道路,医美行业得以快速发展。
总而言之,美既是客观也是主观的,它不仅表现在人们所追求的外在美上,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追寻内在美的意志。它将现实与虚幻沟通联系,让人们在变美的同时学会审美,懂得美的内涵。或许,正是因为美的存在,将人类与其他生物所区别,我想,这也是美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