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堕距的定义
美国社会学家W.F.奥格本在1923年出版的《社会变迁》一书中首先提出“文化堕距”概念,他用这个概念来说明在社会变迁中由于社会各部分变化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奥格本认为,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物质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变迁速度往往是很快的,而制度与观念等部分的变化则较慢,这就产生了一种迟延现象。他认为,有的迟延现象可延续较长的时间,有时甚至达数年之久。这种迟延产生的差距即文化堕距。
一般而言,物质技术的变化发生在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之前。但是,非物质的适应性文化的变化先于物质文化的变化的情况也经常发生。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文化决定非物质文化,而非物质文化一旦形成必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因此,文化堕距是社会变迁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
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它是人类后天习得的,他为人类所共同享有.文化的特点是:
1、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超生理性是指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的和创造的,文化不能通过生理遗传.超个人性是指个人虽然有接受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却不在于个人.个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互动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文化,才能影响文化。
2、复合性: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由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
3、象征性: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广泛的意义,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窄小的范围。
4、传递性: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包括纵向传递(代代相传)和横向传递(地域、民族之间)两方面。
5、变迁性与堕距(滞后):变迁性是指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是处于变化中的.一般认为大规模的文化变迁有三种因素引发,第一,自然条件的变化,如自然灾害、人口变迁;第二,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如不同国家、民族自技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交流;第三,发明与发现,各种发明、创造导致人类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滞后性是指文化的各部分在变迁时的速度不一样,导致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错位。
6、个体的人一旦出生,就已经落入某种文化环境中了,这是他无从选择的。每一个人都是在文化中生存和活动并参与文化的创造的。文化创造比我们迄今所相信的有更加广阔的和深刻的内涵。人类生活的基础不是自然的安排,而是文化形成的形式和习惯。
7、人与动物的区别。人与动物不同,支配动物行为的本能,是动物物种的自然特性;人的行为则是靠人自己曾获得的文化来支配。支配人的行为的,表面上看是外在于人的事物及其间的关系,但实际上,它们必须转化为知识、价值、意义才能内在地控制人的行为 。前人、他人的生存活动对自己的影响也是如此。
8、文化一方面是正在进行、不可停顿的生存活动,另一方面是寓蕴于这种当下的生存活动中并规范、调节、控制、影响着这些生存活动的知识、价值、意义。
9、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与我们分离,如同自然先予的世界与我们分离一样。我们无法逃脱地站立在我们创造的文化世界中,也就象我们站在自然世界中一样;尽管文化只是源于人类,而且为了保存文化的生命力,人作为承担者使用文化,并用文化来充实自己。但文化并非附属于人,而是外在于人的独立存在。事实上,文化可以与承担者分开,并可以由一个承担者向另一个承担者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