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现代西方学者提出了规划理论而不是中国学者
原因如下:
1、工业革命以后,西方普遍进入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一时期西方城市中的人口和用地急剧扩张,各种新的空间要素不断出现,城市的蔓延已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也超出了人们常规手段的驾驭能力。城市形态呈现出犬牙交错的花边形态和明显的拼贴特征,城市环境的异质性增强,特色日渐消失,质量日渐下降。这时人们强烈的认识到,有规划的设计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市发展现实中的困境。
2、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文化方面文字狱鼎盛、传统文化断绝。经济方面闭关锁国,彻底断绝了走上资本主义的可能。政治方面君臣都沉醉在大国美梦中,不思进取,穷奢极欲。
城市规划是规范城市建设,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前提。
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的时间相对较晚
中国学者进入典籍英译领域时间相对较晚,据现有汉学书目统计,中国典籍译本绝大多数是由西方汉学家或独立、或在中国合作者帮助下完成的。传教士以降的西方译者为中国典籍的异域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以往的西方译者翻译中国文化典籍时,大多采取迎合译语读者的翻译策略,翻译过程中曲解、误译中国文化之处比比皆是。
此外,中国古代经典文本的语言具有语义的浑圆性、语法的意合性和修辞的空灵性这三大特点,使得绝大多数外国学习者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触及中华文化的内核。然而,典籍英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西方世界介绍真正的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发展,让西方了解真正的中国。
我们应当客观、公正地看待中国典籍翻译实践和接受之间的窘况与差距,从典籍翻译大家身上汲取翻译的智慧,获取前行的指导和力量。
在这方面,对杨宪益、戴乃迭(英国籍)合译的与英国人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译本的比较,是一个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课题。这两个译本于20世纪70年代出版,三位译者皆因此获得巨大声誉,也同时掀起了翻译界此后对两种译本经久不息的对比研究热潮。
在这过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中国典籍的外译事实,客观分析两种译本的优长与不足,将中国的本土经验和理论与西方翻译理论相结合,取其精华,让中国的翻译研究与实践在传承和发展的良性循环中获得升华,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我们讲述中国故事、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时代能力。
最早提出制宪权理论的学者
西耶斯
“最早系统提出制宪权概念及其理论体系的学者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学者西耶斯。他提出,只有国民才具有制宪权,这一观念被包含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广泛认同,作为制宪的主体,人民既可以通过全民公决来参与制宪过程,也当然可以对宪法草案发表意见来参与制宪,
西耶斯出生在一个政府职员家庭,早年在巴黎大学接受神学教育,成为神甫和修道院院长。尽管从职业上看,他是一名神职人员,但他对哲学、政治经济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具有激进的改革思想,出于改革的热情,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小册子宣传改革的思想,因此当选为当时法国三级会议第三等级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