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他在19世纪早期的论著中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也就是“官僚体制”。所谓“官僚体制”是指建立于法理型控制基础上的一种现代社会所特有的、具有专业化功能以及固定规章制度、设科分层的组织管理形式,它是一种理性地设计出来,以协调众多个体活动,从而有效地完成大规模管理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为功能的合理等级组织。这一理论对工业化以来各种不同类型的组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现代大型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
简述马克斯韦伯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征
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是人们进行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是达到目标,提高效率的最有效形式。
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理想类型idealtype,指的是在分析社会现象时,将多样性的观察结合而成的一种模式,是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中一种方法论上必不可少的工具。韦伯认为,理想类型作为一种理论结构,是从一个时代某些特有的社会现象这种经验材料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
但不涉及经验事实,乃一种认识手段,诸如经济交换、经济人、教派、基督教、科层制等均可归于理想类型。抽绎不同经验材料所建立的不同理想类型,其功能是对经验事实进行分类与比较。经验中有合于理想类型者,有不合于理想类型者,这就导致现象的因果关系的寻觅。
理想类型是一种心理结构、思想模式,而不是伦理的理想,也不是自然科学的平均值。理想类型可以用于说明客观经验事实,是抽象的,却不是空想的。理想类型既表现为一个概念的体系,也表现为一个陈述的体系。
它不是对社会现实的描述,而且也观察不到,但它是社会科学家确立社会事件和现象中的某些联系并将它们视为一个统一一致的体系的概念范式或建构原则。
不同于自然科学家应用自然科学规律,社会科学家不是从理想类型概念推演出社会现象,而是把理想类型作为分析具体社会事件的一种启发性的工具。
一个理想类型是由单方面对一个或更多观点的强调,以及对大量分散的、孤立的、或多或少存在但偶尔又不存在的具体的个人的现象的综合而形成的,这些现象按照那些单方面强调的观点被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的结构。
韦伯的层级官僚制理论出自何书
“韦伯的层级官僚制理论”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于20世纪初提出的理论,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也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
中文名
韦伯的层级官僚制理论
人 物
马克斯·韦伯
相 关
“组织理论之父”
时 间
20世纪初
美国的阶层社会到了什么程度
在西方社会学史上,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韦伯提出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威望──社会标准,权力──正治标准。
之后的西方社会学家对社会分层的研究,大多继承了韦伯的上述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种分层模式和理论,比如:把社会划分成几个大的阶级。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三个阶级理论,即把人分成上等阶级、中等阶级与下等阶级。
20世纪4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W.L.沃纳等人依据多重标准曾提出6个层次的(社会地位)划分方法。这实际上是把上、中、下三个阶级各分两层,即:a.上上层。由世世代代的富有者所组成,这些人既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又有上流社会特有的生活方式。b.下上层。他们虽然在财产上并不逊色于上上层,但他们还没有具备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有人称之为“暴发户”。c.上中层。他们是一些成功的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居住的环境优美的郊区,有自己舒适的住宅。d.下中层。主要包括一些小店员、神职人员等。e.上下层。他们的收入并不比上中层和下中层的人少,但他们主要从事体力劳动。f.下下层。主要是指无固定收入者、失业者以及只能从事一些非熟练劳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