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明星化名词解释?
学者就是以学术研究为中心,在某一学术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人。
而学者明星化就是指现今有大量学者在通过商业手段和娱乐手段宣扬学术的过程中,曝光率增加,知名度提升的现象。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红遍大江南北、借助百家讲坛一举成名的易中天、刘心武、阎崇年、纪连海,于丹等,以及打着启蒙旗号的余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教授”张颐武,好发生活感悟的明星哲学家周国平……这些都是明星学者中的佼佼者。他们依赖于现代媒体的包装而成名,有着巨大的影响度和知名度。
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点?
传统文化教育要立足于内容的创新,不要拘泥于形式上的教与学。比如举办书法学习班,学员不仅要把字写得漂亮,遒劲有力,飘逸洒脱,而且要注重所写内容的创新,可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字核心价值观和“八荣八耻”作为书法进行练习或比赛,通过书法这个传统文化的载体让人对核心价值观和“八荣八耻”入心入脑,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起到了宣传教育的作用。
传统文化教育既要立足于内容的创新,也要扩大教育面,不要拘泥于相对局限的固有形式。比如集聚传统文化精髓的《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曾经通过央视《百家讲坛》的传播风靡一时,轰动全国,由此产生了“明星教授”、“明星学者”以及“明星作家”,像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为了传播传统文化,走出大学讲堂,登上“百家讲坛”,解读“品三国”系列,不仅在内容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大胆创新,而且讲得声情并茂、栩栩如生、别出心裁,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他写的此类书也成了畅销书,传统文化教育的平台由此变得更加开阔了,教育面也变得更加扩大化了,国人的传统文化底蕴随之变得更加深厚了。
传统文化教育既要立足于内容的创新,也要立足于学以致用,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比如在中秋节除了会朗诵关于中秋节的诗词,还应尝试一下要会写诗词,从而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在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吃粽子、划龙舟外,还应自己动手包粽子;在元宵节,除了吃元宵、猜灯谜外,还应自己动手包元宵、制灯谜;诸如此类,传承传统文化只有在教育上学用结合,不断创新教育的内容,使传统文化根植于我们的心中,开花结果,才能切实提高我们的传统文化素质。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教育只有立足于内容的创新,旧瓶装新酒,与时俱进,活学活用,融合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传统美德等丰富多彩的内容,才能既不生搬硬套、浅尝辄止,又不纸上谈兵、流于形式,从而使其在传统文化内涵上得到真正的传承、革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