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创业型经济的学者是?
创业型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德鲁克在1985年提出来的。
他认为,创业型经济主要是指以大量新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为支撑的经济形态。在他看来,实现经济体系从“管理型经济”向“创业型经济”的转型,是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此后,许多学者对创业型经济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的学者经过研究证明,那些拥有较多中小企业和创业活动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和较低的失业率,反之则具有较低的经济增长率和较高的失业率。
有的学者甚至提出,创业型经济是“打赢21世纪全球经济战争的关键”。不过,目前对于什么是创业型经济还没有形成完全一致的认识。概括地说,创业型经济是以创新和创业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更关注拥有某项知识的个人通过创业活动实现知识外溢,促进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主要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创业是创业型经济的核心内容,而创业是一种积极的就业。创业者通过“自谋职位”和“自我雇佣”实现就业,是对传统的通过“存在职位”和“他人雇佣”实现就业的突破。同时,一人创业往往可以带动多人就业。因此,发展创业型经济可以极大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二是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个重要根源就是资源的非均衡配置。创业是将不同资源加以整合、开发利用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者往往能够敏锐地发现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失误”。
只要那些新创立的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就说明存在相应的市场需求,其对资源的整合、配置是合理的,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或服务;而如果新创立的企业倒闭,则表明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没有或者不适应市场需求,其对资源的整合、配置是不合理的。也就是说,创业型经济通过大量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倒闭,发现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加速了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更好地实现了市场供求平衡。而这种市场供求平衡的自发调整力量会促进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进而优化经济结构。
而且,由于驱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主要是知识和技术创新,所以它能够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降低经济发展对物质生产要素的依赖,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我国发展创业型经济,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从实际情况看,应优先抓好两项工作。
一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主体。没有创业主体,发展创业型经济就无从谈起。应通过创业教育,培养人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营造一种尊重创业、鼓励创新、允许冒险、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调动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一般创业者很难从银行获得商业贷款,争取风险投资也绝非易事,依靠亲朋好友的支持又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