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地关系协调论
协调论主张分析人与环境关系,以谋求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和谐为目的,它一方面使人类活动更能顺应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更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是在人们看到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地阻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形势下,对人地关系认识的一个新的提高。
另一方面,要对已经破坏了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调整。协调论的提出是当代人文地理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的一大创新。在人地关系上,协调论的形成奠定了现代地理学的统一性与综合性特点的基础。
扩展资料
人地关系协调论是在过去种种人地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不断完善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有了重大革新,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观点——协调论脱颖而出。谋求人地协调的思想虽然由来已久,但是作为一种理论提出来却还只有短暂的历史。
60年代以来,人们目睹了地球面临的种种危机,开始日益重视与自己生存环境之间的协调,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协调论也就逐步被公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协调论
乌托邦政治什么时候出现?
《乌托邦》一书是英国空想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 这部书是1515-1516年他出使欧洲时期,用拉丁文写成的。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劳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乌托邦用于比喻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藉由将若干可欲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是他们并非在做一项仅仅是想像或空幻的搬弄,就如乌托邦主义这个词汇的通俗用法所指的一般。如同柏拉图《理想国》(Republic)(它是最早的真正乌托邦)中所显示的,通常某目的是:藉由扩大描绘某一概念(正义或自由),以基于这种概念而建构之理想社群的形式,来展现该概念的若干根本性质。在某些其他的场合,例如摩尔(Sir Thomas More)的《乌托邦》(Utopia,1516),其目标则主要是批判和讽刺:将乌托邦中的善良人民和作者当时社会的罪恶作巧妙的对比,而藉之谴责后者。只有极少数的乌托邦作者——贝拉密(Edward Bellamy)的《回顾》(Looking Backward,1888)即是佳例——企图根据其乌托邦中所认真规划的蓝图来改造社会。就其本质而言,乌托邦的功能乃是启发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