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为什么不被考古学术界承认?

bdqnwqk2个月前学者19

在考古学界,夏朝之所以不被承认,是因为没有挖掘到相应的考古实物来证明夏朝的存在,就跟位于现在安阳县的殷墟遗址没有被系统考古发掘前,殷朝也不被考古界所承认。

幸运的是,殷朝随着殷墟遗址的发掘,而逐渐被史学家、考古界所承认,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排在殷朝前面的夏朝,因为没有确定的考古证据,继续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与否定,他们认为历史上的夏朝,根本就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那么,夏王朝真的像这部分人认为的那样,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吗?我看未必,下面,我就通过三个方面的论述,跟大家一起探讨下这个问题,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有说的不对或不妥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史料的相关记载

关于夏王朝的史料,太史公司马迁《史记》中的《夏本纪》一章,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记载。我们这里不引用并不引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的相关记载,我们用早于司马迁的孔圣人删定的六经来说明问题,毕竟六经皆史这个观点还是成立的。

在六经记载的内容中,有非常多的殷朝替代夏朝的记载。比如《尚书·周书·召诰》:有夏服天命,有殷受天命。再比如《诗经·大雅·荡》: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又比如《论语·八佾》记录孔子言语: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还有《论语中》“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等等。六经中这种用夏——殷或者夏——殷——周来对比的词句,比比皆是。所以,在史料上,夏王朝的存在,非只有一章《夏本纪》的孤证,它的存在是无可置疑!

殷墟甲骨文的相关佐证

说完了史料上的夏朝的相关记载,我们在说说通过殷墟甲骨文相关记载,如何佐证夏王朝的 存在的。太史公《史记·殷本纪》中记载:从殷朝的始祖契开始,到殷朝代替夏朝的成汤,总共经历十四世,从成汤到商纣,总共经历十七世,三十一帝。成汤之前的称先公,成汤之后的称先王,每一代先公、先王的记载都详细的罗列了出来。考古界发掘安阳殷墟后,破译的甲骨文证实证实了《史记》上述记载的准确性,这足以说明太史公司马迁《史记》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而在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里面,还记载了从夏朝建立者大禹到夏朝最后一位帝王夏桀,跟殷王朝契到殷王朝成汤之间一样,都是十四世,夏桀跟成汤是一个时期的人物,大禹和契也亦然。换句话说,就是契到成汤、大禹到夏桀,他们是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

契到成汤之间的所有殷朝先王,在太史公的《史记》中全部记载的清清楚楚,而这些记载全部被考古破译的甲骨文所证实。那么《史记》上同一历史时期的大禹到夏桀间的记载,肯定也是准确无误,而从大禹到夏桀,正好是夏王朝的存在的历史时期,这个历史时期的殷朝先公的记载都被证明为准确无误,那么相同历史时期的《史记·夏本纪》可以肯定的说准确必定非常高,就这样,通过殷朝的甲骨文,可以证实《史记》中殷朝未取代夏朝前的历史的准确性,进而可以证实了同一时期的夏王朝记录的准确性,这足以佐证夏朝在历史真实存在的事实!

合理的推断

而被考古证明为确实存在的殷朝,已经具有精深的灌溉农业技术,堤防、运河等水利工事发达,精准的农事历法已具备并成型,而这些先进技术的基础,必须建立在能够正确测知河川洪水、减水的周期;

其次,殷朝的文明已经发展到能够脱离依靠雨水的粗放农业,广大黄河平野可耕地十分开拓,开发如此广大面积的耕地,不是三皇五帝时代的联合部落所能做到的,只有具备高度组织化的国家,才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工程;

最后,殷朝的青铜器艺术已经高度发达,而从原始文字演化到殷朝的甲骨文德程度,据文字专家估计,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千年(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形象、指事、会意、假借、形声、转注六种文字构造的方法,所以,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过程中已经达到了构造的最终阶段,因此甲骨文之前必定还有更早的“文字”存在)。

根据上面殷朝各个方面的成就来判断,从三皇五帝时代到殷朝时代,肯定 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从农业技术、国家形成、文字发展、冶金技术发展来看,在三皇五帝时代到殷朝之间,肯定有一个王朝或者说国家存在!而这个国家,应该就是史料中的夏朝,只有夏朝存在,殷朝才有可能在夏朝的基础上,发展出具有以上成就的殷朝文明!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历史上必定存在,各位读者,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