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样的社会才是和谐社会? 回答: 2 人气: 2
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与国家相对应的是狭义的社会,指的是与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相区别的,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广泛领域。我们党提出的和谐社会中的“社会”,是指狭义的社会。这一点学者们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
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主要有四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和谐社会”就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观点二: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学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这种观点是从社会学的视角提出来的。
观点三:和谐社会是一种有层次的和谐,其核心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即人与人的和睦相处。其保证层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
观点四:和谐社会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同一切与自身相关的事情保持着一种协调的状态,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协调,等等。实际上,广义上的和谐社会几乎就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全部内容。狭义上的和谐社会主要是指社会层面本身的协调,是科学发展观所关注的一个相对单项的问题。我们现在所谈论的和谐社会是狭义上的和谐社会。
请结合《论语十则》举例指出孔子能体现如今和谐社会理念的思想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
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
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
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
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
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
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
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
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
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
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
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
的时光。
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 (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这一段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