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集
诺贝尔文学奖作品集如下:
1、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2、1902年作品《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家。获奖理由:“今世最伟大的纂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3、1903年作品《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家、诗人、小说家。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4、1904年作品《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神。”
5、1904年作品《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戏剧家、诗人。获奖理由:“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30年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学作品?
冰心-《寄小读者》,《往事》。朱自清-《浆声灯影2113里的秦淮河》。鲁迅-《秋夜》,《看镜5261有感》,《忆刘半农君》。周作人-《闭4102户读书论》。邓拓-《一个鸡蛋的家当》。三毛-《1653这样的人生》。张洁-《拣麦穗》。…………曹禺《雷雨内》,《北京人》。郭沫若《屈原》。老舍《茶馆》。贺敬之《白容毛女》等
路遥的文学作品
还行自1982年路遥发表他的成名作《人生》以来,路遥的作品就一直以其朴实的情感和对普通人、年轻人命运的关注,让一批批的读者产生着情感共鸣,而他忍受清贫寂寞、深入生活写作的精神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炒作成风的文坛浮躁的一面。2009年是已故著名作家路遥诞辰60周年,谨以此投票,希望你能铭记路遥
1,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
2,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
3,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
4,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
纵观当代文坛,能有几位像路遥用心写作,用血写作,甚至是用生命写作。作为80,90后的我们,应该铭记住那些曾经真正朴实无华,真正为了读者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