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假定的经济人是?

bdqnwqk3个月前学者14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理论曾风行于20世纪初到30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

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

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

经济人即假定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

什么是绝对收入理论和相对收入理论?

1、绝对收入理论:是由西方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来的。他强调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这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其核心是消费取决于绝对收入水平和边际消费倾向的递减。

2、相对收入理论:是由杜森贝提出的,他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1)在稳定的收入增长时期,储蓄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
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是稳定的。

(2)短期考察,储蓄率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的比例,由此使短期消费会有波动,但由于习惯效应的作用,收入减少对消费减少作用不大,而收入增加对消费增加作用较大。

(3)把长期和短期影响结合在一起,引起储蓄率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

绝对收入理论与相对收入理论对立的两个分歧点是:

1、前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绝对收入水平决定,后者认为消费主要由相对收入决定。

2、前者认为消费增长与收入增长之间是一种非比例关系,后者认为二者间大体保持一种比例增长关系。

关于收入与消费之间的长期关系是比例的或非比例的关系的命题,在宏观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如果基本消费函数是非比例的,则意味着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储蓄将以更大速率增长,由此即产生出如何把超比例增加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问题。

持久收入假说的假说提出的背景

经济学家在分析、解释某个经济现象时,通常都需要作出一些必要的假定,然后以此为前提,进行符合逻辑的推理,提出自己新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米尔顿・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就是其中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例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经济学家研究收入问题,最终目的是要探讨人们收入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其实,在弗里德曼之前的经济学家也早已认识到,人们的收入与货币需求是一种连动的因果关系,然而他们注意的只是现期收入,并没有对收入作更深层次的研究,而弗里德曼继承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中的“现金余额数量说”,同时又受到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的重要影响,并增添了自己独特的因素,他运用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并在分析各种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时,运用了大量的统计资料,强调持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主导作用便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从而成为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大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