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统在停车场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是运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来解决道路交通堵塞、改善环境污染、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运输质量等问题的系统,是人与道路及车辆之间接收和发送信息的系统。它综合考虑人、道路、交通、车辆等因素,实现交通及运输的优化,是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智能交通系统是综合性的技术,既包括装备在汽车内的车载技术,使车辆智能化,也包括对车辆及车队进行控制、协助、指导、警示的技术。如城市道路和交通状况的图像监控、交通信息流检测、、路口红绿灯控制、城市交通调度算法、对违章车辆的监测抓拍及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等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1954年以来,一直从事城市交通网络建摸、分析及控制研究,现正在将美国最先进的2070路口机、交通路段的GreenPass绿通软件、城市交通网调度软件ATOP等移植到国内来,通过为国内一些城市规划和设计完成智能交通系统,实现ITS的产业化。
应用范围 智能交通系统是综合性的技术,既包括装备在汽车内的车载技术,使车辆智能化,也包括对车辆及车队进行控制、协助、指导、警示的技术。
市场 前景及经济效益分析
目前我国道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刚刚起步,人均占有的高速公路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因此中国的高速公路建设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另外,ITS将是我国高新技术应用的巨大市场之一。国家将在未来几年内建设3.5万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其中相当一部分需要建设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国家将会有30—40亿元的投资。在ITS基础设施的采购中还包括交通控制系统、运输管理系统等,而消费者购买的ITS产品则有汽车导航产品、车载信息设备、不停车收费卡等。因此,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将拉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对实现我国交通事业跳跃式发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智能交通将呈现哪些大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交通出行量大幅上升,使得巨大的行车需要与有限的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冲突进
一步加剧,必将催生出庞大的智能交通产品市场。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相比于国外智能化和动态化的交通系统,中国智能交通服务手段和内容单一、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不高、地区分割和行业分割普遍,整体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
仅以车载导行系统为例,目前,中国车载导航系统的安装率仅为2%,远低于日本60%、韩国40%、欧美
25%的水平。保守估计,若中国达到30%的安装率,车载导航系统的潜在市场规模就可达1500亿元。
未来我国智能交通将呈现6大发展趋势:
1、动态感知和实时监测的信息获取。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对交通基础设施、交通流及环境等状态感知将更加动态和实时,这是支撑智能交通发展的基础。
2、无处不在和随需而动的信息服务。
智能交通提供的信息服务将遍及交通运输领域的各个角落,并能根据出行者需要以及时间、费用、舒适、低碳等不同的价值取向,随时随地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3、主动预警和快速响应的安全保障。
通过车路协同、船岸通信等方式,实现对危险情况的主动预警和事件的快速响应,为交通参与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交通环境。
4、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运输体系。
通过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推动运输通道、枢纽、运输方式等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
5、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智能交通作为重要技术手段,将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提供支撑。
6、创新驱动和市场引导的发展模式。
未来智能交通将基础设施、运载工具、出行者、服务提供者等各交通运输参与方通过信息网络与价值链连接起来,交通信息将按市场引导、价值驱动的原则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自由流动,并将产生新的应用服务模式,推动智能交通产业化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