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奠基人有哪些?
宋明理学的奠基人是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号称“北宋五子”。在这五人中首开风气者当推周敦颐。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因其在庐山莲花峰下濂溪畔筑“濂溪书屋”,学者称他“濂溪先生”,称他创立的理学学派为“濂学”。他依据《易传》和《中庸》的基本思想,参照道士陈抟传授的《无极图》,画出《太极图》,撰写《太极图说》,论述宇宙本体、世界生成和万物变化的过程,建立了一个简洁明了而又精致系统的理学世界观。他在《太极图说》中写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他把由无极、太极、阴阳、五行、男女、万物构成的逻辑结构看成宇宙生成变化的图式。认为宇宙万物由一个抽象的实体派生出来,他把这个抽象的实体或称“无极”,或称“太极”,虽没有明确地提出天理范畴,但已具备理学世界观的雏形。周敦颐从这种世界观出发阐释儒家的人学思想,把《中庸》“诚”的观念提到本体论的高度。他说:“诚者,圣人之本。”认为诚来自乾元,秉承“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至高至善的人生境界。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就是圣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圣人是众人学习的楷模,他为众人规定了中正仁义而主静的做人准则,人们只有向圣人看齐,才能实现自我完善。他给“主静”作的注解是“无欲故静”,认为“欲动情胜、利害相攻”,实为万恶之源。他已提出了理学“存理灭欲”说的基本思想,确立了理学家特有的价值取向。
儒家,名家,法家,道德家和哪一家
六家指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阴阳家、 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第一个对“百家”试行分类的人是司马谈(卒于公元前l10年),他是作《史记》的司马迁(公元前145一前86?年)的父亲。《史记》最后一篇中引用了司马谈的一篇文章,题为“论六家要指”。这篇文章把以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如下:
第一是阴阳家。他们讲的是一种宇宙生成论。它由“阴”、“阳”得名。在中国思想里,阴、阳是宇宙形成论的两个主要原则。中国人相信,阴阳的结合与互相作用产生一切宇宙现象。
第二是儒家。这一家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孔子学派”。但是“儒”字的字义是“文士”或学者,所以西方称为“孔子学派”就不大确切,因为这没有表明这一家的人都是学者以及思想家。他们与别家的人不同,都是传授古代典藉的教师,因而是古代文化遗产的保存者。至于孔子,的确是这一家的领袖人物,说他是它的创建人也是正确的。不过“儒”字不限于指孔子学派的人,它的含义要广泛些。
第三是墨家。这一家在墨子领导下,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它的门徒实际上已经自称“墨者”。所以这一家的名称不是司马谈新起的,其他几家的名称有的是他新起的。
第四是名家。这一家的人,兴趣在于他们所谓的“名”、“实”之辨。
第五是法家。汉字“法”的意义是法式、法律。这一家源于一群政治家。他们主张,好的政府必须建立在成文法典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儒者强调的道德惯例上。
第六是道德家。这一家的人把它的形上学和社会哲学围绕着一个概念集中起来,那就是“无”,也就是“道”。道集中于个体之中,作为人的自然德性,这就是“德”,翻译成英文的 virtue (德),最好解释为内在于任何个体事物之中的 power(力)。这一家,司马谈叫做“道德家”,后来简称“道家”。第一章已经指出,应当注意它与道教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