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理念是谁提出的?
孔子。
孔子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早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和进行终身教育实践的伟大教育家。因为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不但出生时间要比柏拉图早124年,而且阐述的“终身教育”理论也远远比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系统和完备。
孔子通过对自己终身学习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完整的终身教育规划: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意思是:我十五岁时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三十岁时略有建树;四十岁时能明辨是非,不受迷惑;五十岁时已能掌握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都能冷静思考而不冲动;七十岁时已能做到按照是非和道德标准而从容应对,言论和行动都不逾越规矩。
在这里,孔子总结自己一生(孔子活了72岁)勤奋学习、进行自我教育的六个阶段:
(1)15-30岁:有目的地学习和自我修养阶段。作为一个少年和青年,他已经结束了接受启蒙和基础教育阶段,进入有明确目标的广泛的、系统的学习新阶段。
(2)30-40岁:在学术和事业上均取得成就的有所建树阶段。这时孔子正处在壮年时期,他一边工作,一边进修,成为学业有专精,事业有成就的知名人物。
(3)40-50岁:经过在这之前十年的历练,孔子已能十分干练地处理各种事务,不为错综复杂的现象所迷惑。
(4)50-60岁:不但能熟练地处理各种事务,而且已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5)60-70岁:不但处理问题得心应手,而且心态十分平和,给人感觉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
(6)70岁以后:此时的孔子对于学术和社会事业的理解与应对方面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可以说他的心已与万事万物融会贯通,无论言论还是行动无不十分恰当,达到能随心所欲地应对的境界。
加涅有效学习的概念具体定义是什么?
加涅有效学习的概念具体定义是什么?
罗伯特·加涅(R.M.Gagne)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家。他在1992年修订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中对学生素质结构构成成分进行了分析,他独特的视角或许会对我国的素质教育讨论有所启迪。
加涅则从学生是学习者,而且是可持续学习的学习者这个角度出发,把学生的素质分为先天的、发展中形成的和习得的三类。
(一)学生的先天素质
传统上素质的先天成分主要指一个人的神经解剖学基础。而加涅则主要从学习过程(信息输入、信息加工和信息提取)的角度对学生的先天素质进行分析。如学习思维导图,在信息输入阶段,每个人的学习吸收程度都不一样,有的快,走的慢,这些差异是先天的。
(二)学生在发展中形成的素质
加涅提出两种发展中形成的素质:智力和人格特质。
许多专家同意,智力是处理抽象观念、处理新情境和进行学习以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由先天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詹森(1969)指出,在同种族、同文化的条件下,个体智商的变化75%~80%归因于基因,20%~25%归因于环境。
在学习思维导图中,环境影响还是挺重要的,比如一群人学习和一个人单独学习,其效果有很大的区别,我们更倾向于一起讨论学习,合作学习。
(三)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
加涅把学生习得的五类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作为学生后天习得的素质。
言语信息。相当于“双基”中的基础知识。中小学历史课、地理课中大部分知识是言语信息。
认知策略。类似于学习方法,思维导图就是一种高效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打造高效的大脑。
态度。态度是习得的、影响个体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其核心成分是情感。有的学员作业很潦草,有的学员作业整整齐齐,那么两者最终的学习效果也有非常大的差距。
我们认为,加涅的理论有一个特点,就是学生的素质不管提多少种(当然指后天习得的),基本可以用他提出的后天习得的五类素质得到合理的解释,真正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抓住了这五种习得的素质,素质教育就抓到了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