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应该说春秋晚期不是晚周时期。是学说和理论不是什么原则。少年你先搞懂些基本的,再来问些深入的
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有哪些
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有孔子,孟子,荀子等等。
儒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受到重创。
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儒学”、“儒家”、“儒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需要区分开来。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周时期的儒家学者提出了哪些“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用。
杜甫哪首诗写的是表师
应该是下面这首吧:
《戏为六绝句》之六
【唐】杜甫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这首诗告诫晚学者:要善于从多方面学习,去伪存真,推陈出新。
未及前贤更勿疑,这句是说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递相祖述复先谁,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不用分先后。
“别裁伪体亲风雅”,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转益多师是汝师”,多方面寻找老师作为你的老师。意为把同一个问题向不同的良师提出,以收“兼听则明”之效。
诗中的“前贤”,是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递相祖述”,意思是因袭成风。“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伪体”之所以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诗人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庾信的“健笔凌云”,四杰的“江河万古”,就在于此。反过来,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堆砌词藻,步齐、梁时期的后尘,固然是伪体;而一味模仿汉、魏时期古人的作品,也是伪体。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的。“转益多师是汝师”,意思是无所不学,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这话有好几层意思:只有“无所不师”,才能兼取众长;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不限于一家,虽然有所继承、借鉴,但并不妨碍诗人自己的创造性,这是第一层意思。只有在“别裁伪体”,区别真伪的前提下,才能确定“师”谁,“师”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转益多师”,这是第二层意思。要做到“无所不师”而没有固定的学习对象,就必须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别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时,也就有弘扬和舍弃的地方,这是第三层意思。在既批判又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熔古今于一炉,创作出诗人自己的佳句,这就是杜甫“转益多师”、“别裁伪体”的精神所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胸中拥有千岩万壑,江流云海,以“养吾浩然之气”。不被光怪陆离的现象所诱惑,脚踏实地,出入传统,必成大器。做学问莫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