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功利主义正确的说法有哪些

bdqnwqk4个月前学者6

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主要哲学家有约翰·史都华·密尔(john stuart mill)、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
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边沁和密尔都认为:人类的行为完全以快乐和痛苦为动机。密尔认为:人类行为的唯一目的是求得幸福,所以对幸福的促进就成为判断人的一切行为的标准。

什么是西方功利主义思想

功利主义又简称效果论,这是与康德的动机论相对应的。康德也试图为“群己界权”的合理性提供有效的判定准则。因此,他提出了道德评判的主张、希望通过善良意志、崇高责任等动机来判断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合理性。只是这些崇高的玩意儿,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么办?康德最后只好求助上帝了,求助上帝当然也是一种选择,但却无法要求全世界人都求助上帝。可在不能求助上帝的场合,康德依靠善良动机来实现道德评判的方法,是无法进行任何科学实证的。因此,康德的动机论也就很难真的成为全人类行为合理性的有效判断准则了,也必然被现代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所抛弃

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功利主义,主要哲学家有约翰・史都华・米尔(John Stuart Mill)、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

他们的核心思想是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若导致产生和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西方社会思潮的主流就是自由主义,并内分为三个派别:自由平等主义、自由至上主义和功利主义。当代杰出代表是哈福大学教授罗尔斯,近代先驱有洛克、康德,18世纪的苏格兰学派人物有休谟、亚当・斯密、边沁等,约翰・穆勒则写出了《功利主义》一书作为明确阐述哲学家们的思想伦理基础。

功利主义的规则

其学说认为,若每个人都永远遵守同一套道德规范,就能产生最大快乐值。常见的应用可见于交通规则,不能像情境功利主义那样,视哪种方法能取得最大快乐值而决定该往左开还是往右开,而是根据既定的规范。

若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规则,那么交通就能安全便利(最大快乐值)。 但需要注意这个规则制定时的合理性。也有批评学者认为实际是变化的,这种规则若不能紧跟变化会最终走向不合理。

什么是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以功利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又称乐利主义。主要代表人物除了边沁以外,还有J。S。密尔。功利主义思想早已有之。古希腊学家伊壁鸠鲁就提出过人生的目的在于摆脱痛苦和寻求快乐,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最大利益。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用求乐避苦的人性主张来反对封建束缚和禁欲主义,并从理论上对利益原则进行了探讨。
  后来,边沁接受了这些思想,创立了功利主义伦理学说。密尔继承了他的观点并最早使用“功利主义”一词。功利主义继承发展了历史上幸福论和快乐主义的伦理传统,认为:幸福就是免除痛苦,求得快乐,而利益则是幸福和快乐的基础,个人幸福就是个人的利益,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和幸福,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
  
  因此,边沁提出,追求利益是道德最高也是唯一的标准。功利主义以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最高道德原则,提出为了增进个人的幸福和保障个人利益,也需要增进社会的幸福和利益。但功利主义把个人利益看成唯一现实的利益,而社会利益仅仅是个人利益的总和。所以,功利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更为精致的利己主义伦理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