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目标和自律?

bdqnwqk3个月前学者19

自律的确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有的成功,都必然伴随着严格自律。这一点就不多举例论证了。


我想说的是自律的大前提:目标。


一、谈自律,首先你要有个目标

前几天,我在一个群里讲了关于自律的话题后,有个年轻朋友单独问我,究竟如何做到自律?


这个话题有点大,反倒不知从哪里说起。


我问他,你有没有什么稍远一些的目标,比方说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学者,或者艺术家、作家,或者别的什么?


或者有没有具体一点的短期目标,例如想减肥(瘦10斤?)、想写一本书、想考研等等。


他有点说不清楚了。


我感觉,他有着很强的变优秀的愿望。但毕竟是大学生,专业也不是很强,而且面临着找工作的问题。所以对未来的设想,自己也说太不清楚。


也有可能,就像这个年龄的人通常有的那样,自己有想法、没信心,不敢跟别人说起。


我告诉他,自律不是非有不可的事情。自律是手段,本身不是目的。


自律,就是给自己找麻烦。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只是听别人说人生应该自律,那么大可不必去自讨苦吃。


正如有些人买了一堆书,结果过去一年多,还没有撕下塑封。


有些人买了健身卡,用了不到几次就停下了。下次再想起去健身时,可能健身房都已经关门、溜之大吉了。


还有一时起兴要练字的、减肥的、学乐器的……


总之,很多人的自律,终归不了了之,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强烈的动机,也就是没有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


为了跟风而自律,最后都免不了沦为朋友圈里的作秀。


二、如何长久做到自律?

许多年前,我在一个一眼可以看到退休生活样子的单位工作,无所事事但又有点不甘心。


有一天,在尼采的文集里,读到这样的一句话:


“人需要一个目标,人宁可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语出《道德的谱系》)

这句话犹如闪电,激发了我那些沉睡在心里的、曾经有过的人生目标。


我开始列目标清单,制定种种计划,推动自己改变。


到今天,我的人生还不能算作成功。但通过严格自律,我正在一个个划掉清单上的待实现目标。


我的体会是,一旦有了强烈的、明确的目标、动机,早起不是问题,努力不是问题,挤时间不是问题……你会主动寻找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不过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也有一些原则性、技巧性的东西,不可不注意。


1、要事第一:没有每天时间保障的目标,只是空想

自律的第一个条件,是要确保时间。


根据自己能够调动的时间,妥善合理安排自己的任务。


最好的状态是,你的人生目标就是你的工作。


如果不是,那么你就要根据你的业余时间资源,妥善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了:


如果你是学生,就要安排好自己的课业,利用业余时间再做点什么事。


如果是在职人员,就要好好盘算一下,自己有多少业余时间可以用,然后再考虑自己的人生目标。


还有很多自由职业者、全职宝妈等等,对他们来说,看似时间大把,但时间管理更重要。


时间,若能够充分利用好,就是建设幸福人生的砖瓦;如果不能用好,就是手里的沙子,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自律的第一原则,就是为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好时间,这就是“要事第一”原则。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把“要事第一”的原则列为第三个习惯。他提出一种“四象限管理”的原则:


人生有四类事情


除非是国家元首或指挥作战的将军,或者消防员等等,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关键,在于那些“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上。

所谓自律,也就是持续做这些事。

很多人看似忙忙碌碌,但最后收获寥寥,关键在于把时间都花费到那些“不重要但紧迫”的事情上了。

如果你想实现一个目标,却没有日常时间安排的保证,等于空想。

2、不必坚持:不断赋予目标的意义,发自本心去做

很多人强调“坚持”自律。但就在坚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丧失了信心与兴趣,最后无法坚持。

真正自律的人,是无需坚持的。

《掌控》一书的作者张展晖告诉我们,如果一件事你觉得需要努力、需要坚持才行,那这件事儿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注定做不成:“内心不愿意做的事情,怎么可能靠意志力做好,又怎么可能靠每天说服自己来做成?”

所以他建议,在做事前,先为这件事赋予重大意义:“无论做什么事情,在开始做之前,要想尽一切办法为这件事情找到做它的必要性,找到非做不可的重大意义,这些都是做好事情的动力。“

很多人之所以做着做着就放弃了,就是因为这件事的意义不足。

“坚持”一个事情,假如你怎么都找不到意义,只是觉得别人都做所以你也做,那就干脆不要做了。

自律,只对那些自己真心认为有意义的事情才有意义。

3、“独行快,众行远”:寻求外部支持与督促

人们往往会高估自己的毅力,低估自己的能力。


很多各种专门业务的老师、教练们,不担心学员有没有能力做一件事,而是担心能不能坚持做下去。


所以很多社群的老师都会强调:“独行快,众行远。”


要想一件事坚持得久,结伴同行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例如,很多人都曾经想过写作,但是往往写不了多久就放弃了。因为写作者在初期就会碰到一个大障碍:无人问津。


很多初学者给传统媒体或大的自媒体平台投稿,往往就如石沉大海;而在自己账号上写作,少有人看。


这种窘境,对于初期写作者来说,其实是再正常不过了。但很多人就在这种境况下丧失了信心,自己就放弃了。


我的一位朋友,几年前开始写作的时候,发现了这一点。


她就组织了一帮文友,写了文章互相点赞学习,互相鼓励着坚持写作。


后来,她成立了写作辅导班,带动很多人安然度过写作初期的“无人区”考验,走上写作的道路。


她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今年有几本书即将出版。


来自群体的互相督促和鼓励,是一个人强化自律最好的外部支持。


三、自律的最高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

自律到极致的人,是什么样子?会不会很无趣,或者像囚徒那样很痛苦?


当然不是。当一个人确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后,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全力以赴地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而自律时候,其实是自由的。


用孔夫子的话说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的这句话有自己的含义。他讲自己人生修养,到了七十岁的时候,道德约束已经内化于心,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外部规则融为一体,怎么想、怎么做,都不会脱离规矩,因为规矩已经内化于心。


不过我们完全可以把这句话用到自律领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把自律深深融入自己的生活习惯里,那根本就无需强调自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