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无意识模仿是谁提出来的?
孟禄认为“全部教育都归之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是教育起源论中的心理起源论。
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于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孟禄主要从事教育史研究,教育著作有:《教育史课本》(1905)、《中等教育原理》(1914)、《在演变进程中的中国》(1920),并主编《教育百科全书》(1910~1913)在《教育史课本》中,专以一章论述中国古代教育,阐述古代中国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
是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
提出的主要观点是: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评价:这种观点把模仿作为教育的途径之一,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是,把全部教育都归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从而把有意识的和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排除在教育之外,这就走向极端了。
谁提出的“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的观点?
1、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爱利亚学派创始人克塞诺芬尼就”模仿”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人根据自己的样子来造神,假如牛、马和狮子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雕像的话,它们就会按照自己的模样,马会画出和塑造马形的神像,狮子会画出狮子形的神像。
2、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以他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最早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显然是如此:绘画混合白色和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颜色,从而描绘出酷似原物的形象。音乐混合着不同音调的高音和低音、长音和短音,从而造成一个和谐的曲调。 书写混合元音和辅音,从而形成整个这种艺术”的论点。这种文艺模仿论首先是从人们对动物行为的模仿上立论的。
3、德谟克利特(Demokeritos)则将社会的“人”加入了“自然”这一模仿对象中从而提出了著名的模仿论,他说:“在很多重要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做禽兽的学徒的。”同时也提出了“模仿坏人而甚至不愿意模仿好人,是很恶劣的。”这一观点。
4、苏格拉底(Socrates)遵循前人观点并对“模仿说”加以丰富,认为不仅要模仿人的外形,更要描绘出人的精神方面的特质。再后来,人们更主要地在人对事物形象的模拟上来立论,认为文艺源于人对“自然”(世界)的模仿。
主张内省法的心理学家?
实验内省法是心理学研究方法。将实验与内省紧密结合,借助实验进行内省的研究方法。最早由冯特提出,后由其学生铁钦纳加以强调。冯特认为,心理现象作为一个过程,较之物质现象更具有不稳定性,为把握心理现象并加以精确观察,必须使内省与实验相结合。
铁钦纳继承冯特的实验内省法,并突出其地位。
他一方面认为,心理学研究人的意识经验,为获得对意识经验清晰、准确的描述和报告,必须借助实验;另一方面主张对内省者进行严格训练,使之掌握感知和描述自己意识状态的方法,而非描述刺激或说明刺激的意义。
"艺术在于模仿"是谁提出的
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来说有理念说,巫术说, 摹仿说。
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有,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的有赫拉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
。亚里士多德:“艺术实际上是摹仿”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也坚持摹仿说:“绘画是自然界一切可见事物的唯一摹仿者……是自然的合法女儿,因为他是从自然中产生的。”
欧洲启蒙运动里的,百科全书画派的代表狄德罗也坚持摹仿说
俄国19世纪民主主义革命者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
中国的主要代表有,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还有五代北派山水画家荆浩《笔法记》也提出“度物象而取其真”。
艺术是对自然地摹仿还是对现实的摹仿其实都差不多,书上我暂时找到是谁说这句“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的。
。。可能这只是中国学者对前人理论的一个总结吧。。。
西方美学史上最早关于艺术的定义恐怕就是模仿了,艺术对现实的模仿,这个观点在希腊非常流行,甚至今天,人们在意识深处还常常持有这种看法,而“艺术模仿自然”就是这个观点的源头。
“艺术模仿自然”这个观点是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研究艺术和美而提出的,是早期文艺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第一个首次明确提出“艺术模仿自然”的哲学家是赫拉克利特(公元前530—前470左右)。受过毕达哥拉斯影响的赫拉克利特接受了美是一种“和谐统一”的观点。
但他侧重宇运动和斗争特别是强调内部的斗争的和谐统一,提出了“对立和谐”理论。而他正是用“对立和谐”的朴素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研究艺术和美,他说:“也许,自然喜爱相反的东西,切正是从它们中而不是从相同的东西中,才求得了和谐,就像自然吧雌和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使没对相同性别的东西相结合,在这方面,艺术似乎也模仿了自然。
例如:绘画就是吧白、黑宇红黄混合起来,才创造出宇自然物一致的作品,音乐是糅合了高音宇低音、长音与短音,才谱写出一曲不同音调的悦耳乐章。。。。”。赫拉克利特主要是从美在于和谐的原则出发来说明的,自然因对立统一的和谐而美,艺术要达到美,也只有按自然之美的原则,通过对立统一的原则,造成和谐而达到美。
在这里,赫拉克利特所说的模仿自然不是再现现实,而是模仿自然的生成规律。
第二个从“艺术模仿自然”的论点出发,探求美和艺术本质的哲学家就是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前370左右)。他主张物质需要和经验产生了各种艺术,关于艺术模仿自然,他说过一段著名的话:“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人类是动物的学生:我们从蜘蛛学会了纺织和缝纫,从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夜莺等鸣鸟学会了唱歌,都是模仿它们的。
”
比起赫拉克利特的模仿论,德谟克利特的模仿论前进了一步。他的模仿不是模仿术语出现初期对模仿对象的直接再现,也不仅是模仿自然的生成规律,而是根据生活需要对被模仿对象的间接再现。他认为模仿是待之以学习,代之以印刻与模拟,代之于天性的本那以及适用性、快感。
这样,“艺术模仿自然”的“模仿”含义经赫拉克利特与德谟克利特的说明,已有了极大的转向,那就是由表现性转向模拟性。
而使“艺术模仿自然”这个观点真正丰满起来的是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
他的艺术模仿理论的特征:艺术模仿生活。这种模仿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是第一次出现,它对希腊美学和以后的美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苏格拉底的艺术模仿生活理论的理解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首先,艺术模仿生活应当逼真、惟妙惟肖。雕塑家在创作赛跑者、摔跤者、练拳者、比武者时,模仿活人身体的个部分俯仰屈伸紧张这些姿势,从而使人物形象更真实。
其次,艺术模仿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模仿包括提炼、概括的典型化过程。苏格拉底问画家巴拉苏斯:“如果你想画出美的形象,而很难找到一个人全体个部分都很美,你是否从许多人中选择,吧每个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使全体中的每一部分都美呢?”巴拉苏丝的回答是肯定的。
这是他对巴拉苏丝的提问,实际上也是他的观点,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早期典型化理论的萌芽。
再次,艺术模仿现实不仅要做到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苏格拉底认为模仿的精华是通过神色、面容和姿态特别是眼睛描绘心境、情感、心理活动和精神方面的特质。
他强调画家和雕刻家要把人物高兴宇忧伤,高尚宇下贱、慷慨宇鄙吝、谦虚宇骄傲、聪慧宇愚蠢的“心境”宇感情恰当的表现在他的“神色与姿态”上,让他就像活的一样。
最后,艺术只要成功的模仿了现实,不管他模仿的是正面的生活现象,还是反面的生活现象,它都能引起审美享受。
“各种活动中的情感”也包括仇恨、威胁等情感。由艺术模仿所引起的审美快感宇模仿对象无关。他对巴拉苏丝的提问:“哪种画看起来使人更愉悦呢?一种画的是美的善的可爱的性格,另一种画的是丑的恶的和可憎的性格?”这个提问隐隐约约的表明,艺术带来的审美享受与艺术描绘的对象的美和善有关。
综上所述,从赫拉克利特首次提出“艺术模仿自然”这个论点开始,到西方第一个研究自然过度到社会研究的德谟克利特,最后是苏格拉底从社会学角度观察文艺,丰富了“艺术模仿自然”的内容,提出具有典型化萌芽的思想。通过这三个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研究“艺术模仿自然”理论的哲学家的努力,这个理论终于成熟,并对后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