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养老观念有哪些?
一辈的养老观念就是养儿防老。这种观念现在来说并不流行了。以前人老了,就几个儿子家轮流吃,没有儿子就招赘。现在的社会,结婚成本高,要买房买车,多数都是贷款,所以儿子每个月都在还房贷车贷,家里还要开销,根本没有很多钱另外供养老人。还有一个就是婆媳相处可能未必愉快,到时候生理心理都得不到满足。
一个人要想要有比较安稳的老年生活,最好是一份稳定的收入,比如退休金,或者自己买的社保已经商业养老保险,有条件的话,跟儿子媳妇分开住,但是住的近一点,好照看。
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居家式社区养老、乡村养老、以房养老、异地养老、售房入院养老、售后回租、租房入院养老、基地养老、旅游养老、大房换小房、合居养老、集中养老、家内售房养老、钟点托老、遗赠扶养、招租养老、小型家庭养老、货币化养老、消费养老等等20多种养老方式。
中国养老观念形成的原因?
第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共财政投入有限。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养老问题也是如此。目前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1/10,人均GDP世界排名80多,却要养活世界1/5的老人。这就决定了中国人均公共财政有限,能给养老切的“蛋糕”更少。
第二,老龄化快,养老的保障体系建设跟不上。
总的来说,老龄化人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口年龄结构由成年向老年转变,法国,美国和英国分别用了115年、66年和45年,而中国只有18年。这说明,长期以来分阶段出现在发达国家的养老问题,在中国短期内集中爆发了。虽然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不可能一夜之间完善制度,提高福利,这与养老三代快速增长的需求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家庭越来越小,养老家庭的功能越来越弱。
养儿防老是中国养老的传统方式。如今,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和人口流动的加快,家庭变得越来越小,甚至成为空巢。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已占1/3,家庭平均规模不足3.1人。“4-2-1”家庭结构模式越来越普遍,“富民”、“儿孙绕膝”现象难以出现,家庭能提供的养老资源越来越少。
第四,由于历史因素,个人养老储备不足。
养老储备始于年轻时。养老的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都是在退休前积累的。然而,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和内部退休的养老制度。这些老人在年轻和中年时几乎没有什么个人财富。
传统养老观念有哪些?
原因很多:
1、物价飞涨,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2、老龄社会到来,养老金缺口扩大。
3、平均寿命延长,退休成为难题。
4、不能期待养儿防老。解决方案:及早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做好规划:1、养老金的储备2、减少风险性的投资3、尽早购买养老保险4、尽早购买寿险与重疾险把风险转嫁到保险公司,以防疾病给家庭经济造成损失总结:一个科学完整的养老计划应试包含四上方面:1、社会养老保险2、商业保险3、银行储蓄4、个人投资。社保打基础,商保添砖瓦,银行存款与基金、股票保证更加小康,多元化的理财规划让退休生活品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