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是谁提出来的?
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仪式感无处不在。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也许这是最早提“仪式感”这一说法的吧。
仪式的妙用?
一丶是宣传作用。
仪式带有一定的宣传性,如同广告。在古代,皇帝登基等要搞一个登基大典。登基大典的功能形式就是宣告一代新皇的统治开始形成,告诉天下人要服从新皇的统治。现代的仪式也是一种宣传,意在让人以口传口,把仪式的意义传达给更多的人。
二丶是排他作用。
仪式是有选择的。比如企业的开业庆典,会邀请到政治官员、销售商、原料供应商、银行家、学者,没有资格邀请就排他了。比如升国旗仪式,带政治性,反革命不能叁加。等等。
三丶是凝聚成员意志。
仪式有大有小,根据实力及影响而不同,要凝聚起所有参与这一群体的人意志、思想、精力等等去为着某项事业而努力。所以仪式的这一标志性意义,就是群体的凝聚性。
仪式要策划周密,细致的,各个环节安排得当。既无哗众取宠之感,也无索然无味之觉;既不缺独运匠心的新意,也没有脱离主旨的做作。一个好的仪式就如同一篇文章有好的开头一样,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迅速的抓住观者的心意,同时可以培养内部人的自豪与荣耀感
宗教理论是谁提出来的?
弗雷德里赫·麦克斯·缪勒(Friedrich Max Muller,1823—1900)是英国语言学家,西方宗教学的创始人。
作为“比较宗教学之父”的麦克斯·缪勒是宗教学的奠基者。《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一书是缪勒开创宗教学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他认为,宗教起源于无限观念,这种观念是原始人类在对有限自然现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缪勒认为,宗教产生和发展是沿着三条基本线索展开的,即从自然对象中形成物质宗教,从人类自身形成的人类宗教,然后在心理宗教中合流。
麦克斯·缪勒将比较语言的方法运用到宗教研究中,创立了比较宗教学。他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吠陀与波斯古经》(1853)、《比较神话学》(1856 )、《中国的宗教》(1900)等等。另外,麦克斯·缪勒从1876年起开始主持编译《东方圣书集》;完成了五十一卷。该书比较系统地收集和翻译了东方古代宗教经典,极具学术价值。在麦克斯·缪勒的众多著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无疑是《宗教学导论》。《宗教学导论》第一次提出了“宗教学”这一概念,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西方宗教学的奠基性著作。
麦克斯·缪勒认为,宗教起源于无限观念,这种观念是原始人类在对有限自然现象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早期人类对这些观念的把握和命名,导致了不同信仰对象和崇拜形式的产生,推动了宗教的发展缪勒力图从宗教的最原始形态出发寻找其客观自然基础的尝试,为宗教学研究提供了相当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然而,这种“自然起源说”因其过分注重感性认识论而未能得到普遍的认可。作为宗教始点的无限观念,在知识论上的不确足性使得有关上帝存在的理性把握与证明变得异常的困难信仰(确定性)和理性(不确定性)的矛盾并不因无限观念的感性基础而得以消解。
麦克斯·缪勒,乃是世界所公认的宗教学的奠基人,《宗教的起源与发展》则是他开创宗教学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用英国著名宗教学者埃里克·J.夏普的话来说:“在缪勒之前,宗教学领域虽然广泛而且充分,却是杂乱无章的。在他之后,人们看到这个领域已成为一个整体,服从于一种方法,简言之,得到科学的处理。”人们对缪勒之所以如此推崇,是因为经过他的开创性研究,人们对宗教的研究才有了一个全新的格局。
缪勒明确指出宗教学的使命——它的根本性质,就是要“揭示宗教是什么,它在人的心灵中有何基础,在其历史成长过程里遵循什么规律”。他借助语言学的经验,建构了宗教学的科学框架。他所理解的“宗教学”是由以下四个部分或四个层次组成的体系;第一层是材料层次,它应该囊括全世界各民族的宗教史实和现象,如圣典、神话、风俗、语言、仪式等;第二层次是分类整理,按材料的血缘关系、对象关系、语言关系等分成不同的群落;第三层是比较宗教学;第四层是理论宗教学。其中比较宗教学与理论宗教学两者的侧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