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包含的哲理?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我思故我在”法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提出来的,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是由人的主观精神、意识和感觉和心决定的,万物皆备于我,主观唯心主义以为客观事物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苏菲的世界哲学家的思想摘录?
苏菲的世界摘录整理
一、 哲学思想发展
◆ 自然派哲学家
>> 他们相信,世上必定有某种“东西”,万物皆由此衍生,而且最终仍旧回归于此。
>> 据说泰利斯曾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
>> 赫拉克里特斯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我们从未尝过饥饿的痛苦,我们在饱足时就不会感到愉悦。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如果没有冬天,春天也不会来临。
>> 德谟克利特并不相信有任何“力量”或“灵魂”介入大自然的变化过程。他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东西就只有原子与虚空。由于只相信物质的东西,因此我们称他为唯物论者。
◆ 雅典和苏格拉底
>> 而雅典的哲学家的兴趣主要在个人本身与每个人在社会的地位。
>> 他们的看法是:虽然哲学问题或许有答案,但人类永远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在哲学上,类似这样的看法被称为“怀疑论”。
>> 诡辩学家认为,我们虽然无法知道所有自然之谜的答案,却可以肯定人类必须学习如何共同生活。因此,他们宁愿关心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问题。
>> 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生于雅典。他有生之年大半时间都在市中心广场与市场等地与他遇见的人闲谈。
>> 由于他对人的理性具有不可动摇的信念,因此他显然是一个理性主义者。
>> 苏格拉底认为,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
◆ 柏拉图
>> 柏拉图认为我们在周遭的自然界中所看到的一切具体事物,都可以比作是一个肥皂泡泡,因为没有一件存在于感官世界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柏拉图的观点是:我们对于那些不断改变的事物不可能会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对于那些属于感官世界的具体事物只能有意见或看法。我们能够真正认识的,只有那些我们可以运用理智来了解的事物。
>> 正因为理性只表达永恒不变、宇宙共通的事物,因此我们可以说理性永恒不变,而且是宇宙共通的。
>> 柏拉图也相信,自然界所有的现象都只是永恒形式或理型的影子。但大多数人活在影子之间就已经感到心满意足。他们从不去思考是什么东西投射出这些影子。他们认为世间就只有影子,甚至从不曾认清世间万物都只是影子,也因此他们对于自身灵魂不朽的物质从不在意。
>> “洞穴神话”
>> 由于养育孩童的责任极为重大,因此不可由个人从事,而必须由政府来负责(柏拉图是第一位主张成立公立育儿所和推展全时教育的哲学家)
◆ 亚里士多德
>> 柏拉图认为,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一切事物纯粹只是更高层次的概念世界(以及灵魂)中那些事物的影子。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正好相反。他认为,人类灵魂中存在的事物纯粹只是自然事物的影子。因此自然就是真实的世界。
>> 亚里士多德指出,我们对于自己感官未曾经验过的事物就不可能有意识。
>> “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
>> 我们可以说“质料”总是致力于实现一种内在的可能性。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界的每一种变化,都是物质从“潜能”转变为“实现”的结果。
>> 一件事物的“形式”不但说明了这件事物的潜能,也说明了它的极限。
>> 亚里士多德想把大自然“房间”内的东西都彻底地分门别类。他试图显示自然界里的每一件事物都各自有其所属的类目或次类目。
>>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乃是万物中最完全的生命。人能够像植物一般生长并吸收养分,也能够像动物一般有感觉并能移动。除此之外,人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质,就是理性思考的能力。
>> 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一种是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则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 接着,他强调,人要同时达到这三个标准才能找到幸福与满足。
>> 无论偏向哪一个极端,生活方式都会受到扭曲。
>> 如果世间只有植物和动物,就没有人可以区分猫和狗、百合与鹅莓之间的不同。植物和动物虽然也活着,但我们是唯一可以将大自然加以分类的生物。
◆ 希腊文化
>> 犬儒学派
>> 犬儒学派相信,人们无须担心自己的健康,不应该因生老病死而苦恼,也不必担心别人的痛苦而让自己活受罪。
>> 斯多葛派人士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宇宙常识的一小部分,每一个人都像是一个“小宇宙”,乃是“大宇宙”的缩影。
>> 斯多葛学派除了否认个人与宇宙有别之外,也不认为“精神”与“物质”之间有任何冲突。他们主张宇宙间只有一个大自然。这种想法被称为“一元论”,与柏拉图明显的“二元论”或“双重实在论”
>> “对人类而言,人是神圣的。”这句话自此成为人本主义的口号
>> 伊比鸠鲁学派
>> 人类不像动物,因为我们可以规划自己的生活。我们有能力从事“乐趣的计算”。巧克力固然好吃,但买一辆新脚踏车或去英国旅游一趟更加美妙。
>> 自我的欲望必须加以克制,而平和的心境则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
>> “死亡和我们没有关系,”伊比鸠鲁扼要地说,“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
>> 新柏拉图派哲学
>> 与柏拉图的二元论相反的是,普罗汀理论的特色在于万物一体的经验。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是一体,因为上帝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 “你当爱邻如己,因你的邻人就是你,你是在幻觉中才将他当成别人。”
◆ 文艺复兴
>> 许多人认为上帝也存在于他所创造的事物中。因为,如果神真的是无穷无限的,他就会存在于万事万物中。这种观念称为泛神论。
>> 但是牛顿本人的信仰却从未动摇。他认为自然法则的存在正足以证明宇宙间确有一位伟大、万能的上帝。
>> 在此之前,世界的中心是地球。但天文学家却告诉人们,宇宙根本没有绝对的中心,因此,每一个人都是中心。
◆ 巴洛克时期
>> 从很多方面来说,巴洛克时期的特色是浮华而矫饰的。但在同一时期,也有许多人意识到世事无常,明白我们周遭的美好事物终有一天会消殒凋零。
>> 这是巴洛克时期作品的典型特征,一方面描写今生与现实人间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描写天上与来世的情景。
>> 物质与精神不同的地方在于物质可以不断被分割成更小的单位,但灵魂却连分割成一半也不可能。
◆ 笛卡尔
>> 有一件事情必定是真实的,那就是他怀疑。当他怀疑时,他必然是在思考,而由于他在思考,那么他必定是个会思考的存在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Cogito,ergosum。” “什么意思?” “我思故我在。”
>> 笛卡尔宣称宇宙间共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真实世界(或称‘实体’)。一种实体称为思想或‘灵魂’,另一种则称为‘扩延’(Extension),或称物质。灵魂纯粹是属于意识的,不占空间,因此也不能再分解为更小的单位;而物质则纯粹是扩延,会占空间,因此可以一再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但却没有意识。
>> 他认为只有人才有灵魂,动物则完全属于扩延的真实世界,它们的生命和行为都是机械化的。
>> 在笛卡尔的想法中,人的身体十足是一部机器,但人也有一个灵魂可以独立运作,不受身体的影响。至于人体则没有这种自由,必须遵守一套适用于他们的法则。我们用理智所思考的事物并不发生于身体内,而是发生于灵魂中,因此完全不受扩延的真实世界左右。顺便一提的是,笛卡尔并不否认动物也可能有思想。不过,如果它们有这种能力,那么有关‘思想’与‘扩延’的二分法必定也适用于它们。
>> 我们的腿可能会衰老无力,我们的背可能变驼,我们的牙齿会掉,但只要我们的理性存在一天,二加二就永远是四。理性不会变驼、变弱。老化的是我们的身体。
◆ 斯宾诺莎
>> 斯宾诺莎认为所有的物质和发生在我们周遭的事物都是上帝或自然的表现方式。如此说来,我们的每一种思绪也都是上帝或自然的思绪。因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
>> 所谓天性就是‘自然法则’。(道可道,非常道)
>> 斯宾诺莎认为,这棵树是自由的,它有充分的自由去发展它先天的能力。但如果它是一棵苹果树,它就不可能有能力长出梨子或李子。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我们人类。我们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可能会受到政治环境等因素的阻碍,外在的环境可能限制我们,只有在我们能够‘自由’发展本身固有能力时,我们才活得像个自由的人。但无论如何,我们仍然像那个生长在石器时代莱茵河谷的男孩、那只非洲的狮子或花园里那棵苹果树一样受到内在潜能与外在机会的左右。
>> 人可以争取自由,以便去除外在的束缚,但他永远不可能获得‘自由意志’。我们不能控制发生在我们体内的每一件事,这是扩延属性的一个模态。我们也不能‘选择’自己的思想。因此,人并没有自由的灵魂,他的灵魂或多或少都被囚禁在一个类似机器的身体内。
>> 斯宾诺莎指出,使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和谐的是我们内心的各种冲动。例如我们的野心和欲望。但如果我们体认到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就可以凭直觉理解整个大自然。我们会很清楚地领悟到每一件事都有关联,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体的。最后的目标是以一种全然接纳的观点来理解世间的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满足。这是斯宾诺莎所说的SubSpecieaeternitatis。
◆ 休姆
>> ‘世间复合之物必然衰朽,应勤勉修持以求己身之解脱。’
>> 休姆的心灵没有任何成见。他只接受他用感官所认知的事物。
>> 自然法则没有所谓合理或不合理,它们只是存在罢了。我们出生时对这世界的面貌和世间种种现象并没有什么期待。这世界就是这个样子,我们需要慢慢去了解它。
>> 我们之所以做出负责任的举动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理智发达的结果,而是因为我们同情别人的处境。
◆ 柏克莱
>> 因此,to be or not to be并不是唯一的问题。问题在于我们是什么。我们真的是血肉之躯的人类吗?我们的世界是由真实的事物组成的吗?或者我们只是受到心灵的包围?
◆ 康德
>> 康德的概念是:时间与空间属于人类的条件。时、空乃是人类感知的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
>> 康德认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这点很重要。我们永远无法确知事物‘本来’的面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
>> 因为你是人,你势必会寻求每一件事物的原因,因为因果律是你构造中的一部分。
>> 可是当我们想知道世界从何而来,并且讨论可能的答案时,我们的理性可以说‘暂时停止作用’。因为它没有感官的材料可能加以处理,也没有任何相关的经验可资利用,因为我们从未经验过我们渺小的人类所隶属的这个大宇宙。
>> 如果人类的脑袋简单得足以让我们了解的话,我们还是会愚笨得无法理解它。
>> 我们不能够期望了解我们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了解一朵花或一只昆虫,但我们永远无法了解我们自己。
◆ 浪漫主义
>> 浪漫主义者相信,唯有艺术才能使我们更接近那‘无以言喻’的经验。有人甚至将艺术家比作上帝。” “因为艺术家创造自己的世界,就像上帝创造这个世界一般。” “有人说艺术家有一种‘创造宇宙的想象力’。
>> 所以做一个浪漫主义者并不是没有危险的。他们的情绪通常都很强烈。
>> 对于许多浪漫主义者而言,哲学、自然科学研究和诗学都是不分家的。坐在自家的阁楼上,写一些灵感泉涌的诗歌和研究植物的生命或岩石的成分只是一体的两面,因为大自然不是一个死的机械,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世界精神
>> 我们厌倦了无休无止地与粗糙的物质世界奋战,因此决定选择另外一个方式,企图拥抱无限。我们进入自己的内心,在那里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 黑格尔
>> 思想(或理性)的历史就像这条河流。你的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你永远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只不过就你所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正确的。
◆ 祁克果
>> 祁克果认为,与其找寻那唯一的真理,不如去找寻那些对个人生命具有意义的真理。
◆ 达尔文
>> 那么食物愈少,生育数量愈多的种类进化的速度也就愈快?
>> 如果我们对所谓的‘遗传卫生’毫不注意,人类的品质可能会逐渐恶化。人类的基因中抵抗严重疾病的能力将会减弱。
◆ 弗洛伊德
>> 地球是航行在宇宙中燃烧的太阳四周的一艘大船。而我们每一个人则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条小船。当我们安全地把船上的货品运到下一个港口时,我们就没有白活了……
投射
>譬如说一个很吝啬的人会说别人斤斤计较,而一个不愿承认自己满脑子想着性的人可能愈容易对别人成天想着性的样子感到愤怒
>> 梦中的情境总是与前一天发生的事有关。
◆ 萨特
>> 萨特进一步宣称,人的存在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我存在的这个事实比我是谁要更加重要。他说:存在先于本质。
>> 萨特相信,人并没有一种不变的‘本性’。因此,追求广泛的生命的‘意识’是没有用的。换句话说,我们是注定要自己创造这种意义。我们就像是还没背好台词就被拉上舞台的演员,没有剧本,也没有提词人低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必须自己决定该怎么活。
>> 萨特认为生命应该有意义,这是一个命令。但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二、 哲学思考的感受
>> 也许她可以选择交什么朋友,但却不能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她甚至不曾选择要做人。
>> 这些都是世间最重要,也可以说是最自然的问题。但为何一心想着这些问题会如此累人?
>>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如果我们问某一个正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他的答案一定是“食物”。如果我们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答案一定是“温暖”。如果我们拿同样的问题问一个寂寞孤独的人,那答案可能是“他人的陪伴”了。
>> 即使是在今天,每个人仍然必须各自寻求他对这些问题的答案。
>> 两千多年前,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有好奇心的缘故。你可以说,哲学家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般敏感。
>> 假使牛、马、狮子会画图,一定也会把天神画成牛、马、狮子的模样。
>> 如果你讨厌塞车,那么你要是当个计程车司机绝对不会快乐。如果你不喜欢做作业,那么你也许不太适合当老师。
>> 苏菲觉得暂时不用思考哲学之类问题的感觉还真不错。
>> 如果人类的历史就是她的历史,那么从某方面来说,她已经有好几千岁了。
>> 信仰与知识是可以相容的?
>> 生命本来就是悲伤而严肃的。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地来到世上一般。
>> 如今,人们对大自然的法则日益了解。一旦哲学与科学这张拼图板上的最后一片放好时,历史还会一直继续下去吗?也许,将人类对于知识的饥渴称为“远离上帝的恩典”,并不是一种很荒谬的说法。
>> 如果她讨厌自己的工作,从某一方面来说,她也一定讨厌她自己。
>> 我们现在在天空中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几千、几百万年前宇宙的化石,因此占星学家只能预测过去的事
>> 所以说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其实是在试图找寻回到自我的路。”
>> 我们是几十亿年前熊熊燃烧的那场大火所爆出来的一点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