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的著作
德里达是解构主义哲学的代表人,主要代表作有《论文字学》(1967年)、《声音与现象》(1967年)、《书写与差异》(1967年)、《散播》(1972年)、《哲学的边缘》、《立场》(1972年)、《丧钟》(1974)、《人的目的》(1980年)、《胡塞尔现象学中的起源问题》(1990),《马克思的幽灵》(1993)、《与勒维纳斯永别》(1997)、《文学行动》等。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公元1930年7月15日―公元2004年10月8日),法国哲学家。是20世纪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之一,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著名的哲学家。1983年起任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EHESS)研究主任,还是国际哲学学院创始人和第一任院长,法兰西公学名誉教授。
法国著名小说家小仲马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亚历山大•小仲马(Alexandre Dumasfils,1824— 1895)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 马当公务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其代表作《茶花女》开创了法国“落难女 郎”系列的先河,是19世纪法国优秀作品。小仲马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
痛苦的家境对小仲马一生产生了深刻影响, 因此,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大多以探讨社会道德问题为主题。受父亲影响,他也热爱文学创作,并且和他父亲一样勤奋,成为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大仲马很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传说曾经有人问大仲马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是哪部,大仲马自豪地回答:“小仲马。
”和大仲马侧重表现历史,专写历史剧和历史小说不同,小仲马则专写现代剧。小仲马幼年饱尝家庭不幸带来的种种辛酸和痛苦,亲眼看到大仲马一生受累于种种桃色事件,并因此落得晚景贫困凄凉。所以小仲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扬家庭及婚姻的神圣,对资产阶级社会风气、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做了比较细致的描绘和揭露,抨击了娼妓社会对家庭婚姻的威胁,歌颂了纯洁高尚的爱情,成为社会问题剧的创始人之一。
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 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们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写一句话,说‘我是大 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好了。”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膀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 道。
”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 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面对冷酷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在勤勤恳恳地坚持创作自 己的作品。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 撼了一位资深编辑,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
他看到寄稿人 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但作品的风格却和 大仲马的迥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令他大 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作品的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 “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签您的真实姓名呢?”老编辑疑惑地问小仲马。
小仲马说:“我 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小仲马的《茶花女》是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 写出来的,出版后,法国文坛书评家一致认为这部作品的价值大大超越了大仲马的 代表作《基督山伯爵》,小仲马一时声誉鹊起。作为名作家的儿子,小仲马的这种做法确实是值得让我们学习的,做事情就应该要踏踏实实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仲马临终前这样深深感叹地留下这么一段 话:“我从我的梦想中汲取题材,我的儿子从现实中汲取题材;我闭着眼睛写作, 我的儿子睁着眼睛写作;我绘画,他照相。”1848年小说《茶花女》问世,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耶的生活经历为主线, 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 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作品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
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 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 卷,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据称,《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 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 “低级下流”。
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 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尔芒痛彻肺腑的 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令人“心神飞越”。小仲马一举成名,他又将《茶花女》改编为话剧,赞颂玛格丽特出淤泥而不染 的高尚情操。话剧一上演,立即轰动了整个巴黎。
小仲马从此后专门从事话剧创 作,其他比较有名的作品有《私生子》《金钱问题》《放荡的父亲》《欧勃雷夫人 的见解》《半上流社会》《阿尔丰斯先生》《福朗西雍》等。内容大都以妇女、婚 姻、家庭为题材,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侧面。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感情真 切自然,语言通俗流畅。
1895年,小仲马在法国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