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物理领域现在的环境怎样,哪些人对理论物理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量子力学对于“激发态”的物质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方面犹豫不决,已经阻碍了物理学的发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把物质与能量混为一谈,他的“想像实验”完全是臆想。
在西方物理学结论的影响下,高能粒子对撞机与托克马克已经背离了物理学发展的正确道路!
我只能说题主的思维已经僵化了。理论物理不是复制粘贴的幼稚工作,而是思辨和计算。经典力学为什么错了,原因是在经典力学体系的计算过程中,出现了矛盾。尤其是牛顿力学和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之间的严重矛盾,以及牛顿力学和热力学统计物理学之间的严重矛盾,这两者是但凡了解过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实验物理学,就不会认为理论物理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发展历程是误入歧途的!
题主所谓的接触原则,在我看来幼稚可笑,一个反例就足以将题主的小白脸彻底打成红肿脸:万有引力就不是接触力。自由下落的粒子不接触地面却做加速运动,这说明万有引力是非接触力。这是高中生就应该懂的道理!
至于简单性原则,我只能说这是理论物理学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简单性原则只能作为检验物理理论是否简单的依据而存在,却不能作为物理理论是否正确的判断依据而存在!相比之下,对称性远远重要于简单性原则!一个人对对称性有多少了解,就能看出她/他对理论物理学有多少认识。我不敢说我对理论物理学有太多认识,但是我至少对对称性有相对深刻的认识。此外,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凭什么简单的理论或者模型就能解释世界?这是物理学白痴都应该能想到的!如果世界真的是简单的,那么为什么存在那么多“未解之谜”?如果是世界真的是简单的,那么为什么存在那么的“物理学反常现象”?世界从来不是简单的,因此物理理论必定有一天会变得复杂!当代物理学正在朝着复杂性进发,这恰恰说明当代物理学能解释的问题比以前(尤其是牛顿时代)的物理学要更能揭示世界的本性,这是好事,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外行非得认为是坏事!
前段时间我读一篇二十多年前的文章,感觉深受启发:当代科学分化如此精细,以致于离开自己的专业就等于白痴!中国人的老祖宗早就说过“隔行如隔山”。题主究竟是不是外行的moron,从题主的问题就能看出来!这一点凡是有理论物理学基础(所谓理论物理学基础指的是大学物理专业的“四大力学”)的人就不会问题主这种幼稚可笑的问题!
人类目前的思想(宗教思想、科学理论)等,都处在描述宇宙现象的层次,那么你认为突破口在哪?为什么?
学习如弯弓,知识如弦箭,弓好劲大箭道远。
宇宙无彊累,知识无边达,识昨知今不知明。
一诺:真思维……
人类的认识与动物的认知,之所以具有本质区别的地方,是在于人类具有抽象的认识。人类是借助于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认识现实世界的。
人类在建立概念的逻辑关系时,大体上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法。其一是归纳法,其二是演绎法。与上述两种方法相对应的是唯象型理论和构建型理论。
所谓归纳法,就是根据已有的局部现象,找出它们的共性,将这一共性提升为普适规律,应用于整个世界,即由局部到整体。
所谓演绎法,就是提出假说和公理,以此形成具体的物理机制。各种不同的现象,都只是该物理机制在各种不同的极限情况的不同反映,即由整体到局部。
归纳法的长处是简单、直观和容易建立,但其适用范围较窄。因为,自然界是不连续的,一旦应用的范围超出了质变的范围,归纳出的原理就失效了。
演绎法的长处是不受质变的影响,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但是假说与公理的提出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因此,这两种逻辑方法各有千秋且相辅相成。
归纳法适用于新领域认识的初期,侧重于建立不同现象之间的外在联系,为演绎法的应用奠定基础。
演绎法则适用于新领域认识的后期,侧重于建立不同现象之间的内在结构,是归纳法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人类认识的每一个时期,总是首先利用归纳法建立唯象型理论,使之成为当时社会的背景理论;而利用演绎法建立的构建型理论,则是在认识的后期取代唯象型理论,成为新的背景理论。
自二十世纪起,人类的认识扩展至高速领域、宇观领域和微观领域。面对新的现象与新的实验,人类首先利用归纳的方法分别建立了三个唯象型理论,即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狭义相对论是将光速不变现象提升为光速不变原理,广义相对论是将引力质量等于惯性质量这一现象提升为等效原理,量子力学则是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提升为不确定原理。
所以,上述三个理论的进步意义,在于分别建立了它们各自领域不同现象的外在联系;它们的不足则是,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物理机制。于是,当人类的认识超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时,就陷入了认识的困境之中。
比如,由真实的物理参照系即具体的物理空间扩展至任意参照系,使得光速不变原理变得非常混乱,如产生了双生子佯谬;
比如,当两物体的作用距离小于空间量子的间距时,空间效应便消失了。于是,万有引力公式不再适用,产生了无穷大。将人类的认识陷入了奇点的困境之中,我们不知道奇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比如,当物体的半径扩大至宏观范围,物体的波动性就消失了。于是,认为波动性是物质内在属性的结论就不再适用,让位于外在的空间量子的不对称碰撞?。
目前,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及其科学理论,之所以陷入了困境,是因为唯象型理论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完成其认识的历史使命,人类的认识已经超出了它们的适用范围。
于是,人类走出认识困境的方法,就是运用演绎法,建立一个构建型理论,来取代上述三个局部的唯象型理论。
由于普朗克常数h的普遍存在,由于该常数的量纲是粒子的角动量,具有相对于粒子能量的不变性,说明构建宇宙的基石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量子。
于是,当前人类认识的出路,就是建立统一的量子物理机制,各种物理现象分别是该物理机制在不同的极限情况下的不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