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拿了全国物理奥赛3等奖,申请医学专业是否可惜?
老穆首先要恭喜你的孩子,能够在全国物理奥赛中取得三等奖,足以看出你的孩子很优秀。
就目前的国家教育政策而言,不论你是获得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二、三等奖,还是一等奖,都是不能获得高考加分资格的。
老穆非常支持这样的政策,因为这样就能够减少不少学生、家长及学校的“功利性”。
取消加分项,并不意味着全国奥赛就不受欢迎,就不受大学认可。
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在招生时,都会对奥赛获奖同学格外青睐!
那些获得全国奥赛一等奖(金奖)的学生,很大可能会被保送到清华北大。
你孩子获得的是三等奖,就很难获得顶级名牌大学的保送资格了。
老穆认为,你儿子申请医学专业,一点也不可惜,只要孩子感兴趣。
清华北大作为顶级名校,都有医学院,且分数较高,如果你儿子有能力,完全可以去拼搏!
老穆要提醒你的孩子,一旦选择医院专业,往往读书时间比较长,而且最好是读研究生,否则,好工作难找!
【结束语】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医学专业,不错的,有前途!
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在诺贝尔众多奖项中为什么人们更关注物理学奖?
物理学近100年来一直处于“瓶颈期”。
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人们希望了解物质的构成,明确电与磁的关系。
陨落地质学理论认为,物质是金属态氢离子聚合形成的,磁场里光速流动的物质(超导体)转化为金属态氢离子,金属态氢离子的磁力矩相互切割产生能量——电磁波。也就是说: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电磁波是金属态氢离子的“磁力矩”相互切割产生的能量。
在诺贝尔众多奖项中为什么人们更关注物理学奖?我们先回过头在了解一下物理学是什么
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物理学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从物理学的定义就可以看出一个重要原因:
它是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也是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你会说:这仅仅只是研究的学者所需要关注的,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不,诺贝尔物理学奖不仅仅是这些学者所需要关注的,而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关注的,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从我们学过的物理中牛顿力学,让你知道了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科学地认识了“运动”。
电磁学,研究电磁现象,让科学家的研究点亮了“万家灯火”。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让科学家们燃起了对宇宙的探索的热情,探索浩瀚宇宙的“引力波”,让人们认识了这个美丽的宇宙星河。当然,还有很多,那些人工智能机器人、日常用到的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哪个不是在物理学界有了成熟的研究成果,才有了这些改变我们生活、改变世界的一个个“奇迹”。
所以人们对于诺贝尔物理学奖才会有如今高的关注度,因为这个至高无上的荣誉给予的这些科学家们,可能他的研究成果正是让时代翻开新篇章的一把钥匙。
潘建伟会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吗?你怎么看?
就目前所取得的成就看,潘建伟是有一定的可能性得诺贝尔奖的,尽管这个可能性还不是很高。如果潘建伟近期得诺贝尔奖,多少还是有些让人意外的。
诺贝尔奖更偏向于基础方面的突破,潘建伟搞的是应用。依靠应用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奖在历史上不是没有,比如马可尼就是依靠无线通信获得了诺贝尔奖。
以色列有一个面向全球的沃尔夫奖,这个大奖被称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获得过这个大奖的很多人后来得到了诺贝尔奖。2010年,潘建伟的老师塞林格及另外两位科学家约翰·克劳泽、阿兰·阿斯佩斩获沃尔夫奖,他们是因扩展贝尔不等式或量子纠缠概念获奖的。2013年,彼得·佐勒、胡安·伊格纳西奥·西拉克·萨斯图赖因对量子信息处理、量子光学、量子气体性质方面的研究而获沃尔夫奖。201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给了本内特和布拉萨德,因为他们他们“建立和推进了量子密码学和量子传送领域的发展”。量子通信方面的研究斩获诺贝尔奖,指日可待。
如果有一天诺贝尔奖授予了研究量子通信的科学家,里面会不会有潘建伟需要打一个问号。没有他正常,有他也说得过去。毕竟潘建伟的应用是做的最好的,已经取得了部分应用。
比起潘建伟,我个人认为薛其坤距离诺贝尔物理学奖更近一些。薛其坤发现了反常量子霍尔效应,这一发现刚问世,杨振宁就称赞这是“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历史上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都获得过诺贝尔奖。
国内有一个中国版的诺贝尔奖——未来科学大奖,薛其坤是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的第一届获奖者,第一届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的卢煜明也一直被认为有实力冲击诺贝尔奖。潘建伟是第二届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的获奖者,从获奖先后顺序上似乎也能看出,薛其坤较潘建伟距离诺贝尔奖更近一些。
原创作品,禁止侵权,侵权必究。
如果说国内谁最有希望,无疑是名望最高的潘院士。但是,得诺奖,我觉得潘院士的研究理论深度还不够。
潘院士是致力于把量子隐形态传输和量子密钥分发实用化,虽然实现了百公里级量子隐形态传输和密钥分发,甚至制备了18比特量子纠缠、不依靠仪器的量子随机数,但是这些都还没有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些技术实现的理论基础都是早已经被提出来的。所以,就目前潘院士的研究深度,还不足以让其得到诺奖。
当然,并不是说搞技术和搞应用的就不能够得诺贝尔奖。历史上爱迪生和特斯拉都是搞发明的,人家不照样也被提名吗,只是这两人死对头,拒绝共享诺奖而已。所以,如果潘院士以后的量子通信领域发明,真的能够让很多人享受到便利和成果,让世界得益,诺奖也不远了。
另外,现在的诺奖,也不排除被政治干预。至少什么和平奖是拉低了诺奖的含金量。况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的,而瑞士,这段时间算是在对华上“不够意思”。所以,如果是变味了的诺奖,得不得有影响吗?咱们闷头发大财,也让他们抢我们的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