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是怎么产生的?是质量扭曲时空产生的,还是引力子?

bdqnwqk5个月前问题12

这个问题,目前没有结论,基本共识是根据广相引力是不存在的,是质量使时空弯曲的效应。但是,这点上与量子力学不能统一,弦论中预言了一个自旋为2,质量为0的粒子为引力子。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这个引力子是如何传播的,它必然远高于光速,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它的质量大小是多少,等等。

引力就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唯一的一种力,但是形成这种引力的原因并非是天体之间的拉扯,而是天体对于其周边时空的扭曲。引力(英语:Gravitation、Gravity),是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其来源于物体自身质量对于时空的弯曲,而不是源于重力场间的相互拉扯。 因此,引力并不是我们常常理解的那种作用力,而是由时空弯曲形成。

引力子是谁提出来的?

谢邀!

爱因斯坦说,引力是靠引力波传播的。量子理论认为,引力波是由引力子产生的,因此”引力子”概念的出现,是想象引力的传递总得有什么东西作为传递物,这个传递物被定义为”引力子”。

我对这些有点孤陋寡闻。只记得读中学时老师给我们讲过物理定理中的牛顿,好像与万有引力有直接的论定,,,

该不是英国的牛顿吧!

普朗克常量是怎么确定的?

包括普朗克长度、普朗克时间在内都属于普朗克单位制,这是著名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提出的一种自然单位制,可用于简化物理学中的公式。有关普朗克长度和时间的确定,首先要确定普朗克质量,而普朗克质量又与康普顿波长和史瓦西半径有关,而康普顿波长和史瓦西半径则又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有关。

为了准确测量一个很小粒子的位置,需要用波长很短,即能量很高的光照射到该粒子上,然后测出反射回来的光。但如果粒子太小,所需照射光的能量太高,当它们发生碰撞时就有可能坍缩为黑洞,导致光子不会被反射回来。再根据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一个粒子的位置与速度或者说动量无法同时测得),可以得到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要大于等于h/(mc),而h/(mc)就被定义为康普顿波长:

其中λ为康普顿波长,h为普朗克常数,ħ为约化普朗克常数(h=2πħ),m为粒子的质量,c为光速。

另一方面,根据广义相对论,任何物质被压缩到足够小时都会坍缩成史瓦西黑洞,它的半径被称作史瓦西半径。当康普顿波长与史瓦西半径相当时,对应的质量被称作普朗克质量,其表达式如下:

其中mP是普朗克质量(约为2.18×10^-8千克),G为万有引力常数。

此时,对应的史瓦西半径即为普朗克长度lP:

这个长度大约为1.62×10^-35米,这是最小的可测长度。

另一方面,普朗克时间tP被定义为真空中的光行进1普朗克长度所耗费的时间,其表达式如下:

这个时间大约为5.39×10^-44秒,这是最短的可测时间。根据上述定义,普朗克长度除以普朗克时间即为光速。

简单回答。通常在专业教程中,普朗克常数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来测算的。

可简单理解为:½m₀v²=hc/λ...(1),h=½m₀v²λ/c。其中m₀是电子质量。λ是极限频率对应的极限波长。

当然,窃以为也可以通过正负电子湮灭方程来求普朗克常数。已知:±e+2Ek=±γ+Q,式中,能量守恒:Q=2Ek=m₀c²=hc/λ₀...(2),

式中,λ₀=2.42×10⁻¹²米,是电子旋进速度达到0.999c≈c时所激发电磁波的临界波长,即电子的康普顿波长。进而有:h=m₀cλ₀...(3)

上述,光电效应方程与尤其电子湮灭方程,反映了普朗克常数的物理意义是:

由于电子作为最小实体粒子,而临界光子作为最短波长的空间基本单元。普朗克常数是实体与空间之间突变的超对称系数。

附注:笔者认为,普朗克常数只适合电子与光子或引力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德布鲁伊物质波的波长公式λd=h/mv是不能自圆其说的。读者可以举例验算一下。

康普顿波长公式:λc=h/mc,也只适合电子以光速运动下的电子湮灭反应。

Stop here。物理新视野与您共商物理前沿与中英双语有关的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