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形容毕加索作品的特点?
从毕加索的艺术生平来看,他的的确确能够称得上是绘画天才。同时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是引导现代绘画艺术变革的伟大人物。少年时即能画出唯美的成人素描和油画,而之于后来其绘画风格从成人到儿童涂鸦式所谓立体主义画面的巨变,或许是基于一百多年以来,摄影术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人们对于绘画的功能和范畴的定义变得越来越模糊和混乱。艺术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绘画又是什么?绘画界出现一种思潮,画家们不再主张完全描摹自然,因为哪怕是技巧最高超的画家也不可能与一台廉价的照相机较劲。只是连毕加索自己也没想到,后来还真的出现了与照相机比赛逼真细腻的照相写实主义画派。在这场摆脱纯粹描摹艺术的运动中,表现得最大胆、最有创新精神、最有影响的人物无疑是帕伯罗·毕加索。
站在绘画艺术经验的角度看,我不太认同毕加索平面化的拆解立体的所谓立体主义,这些如同他比喻成的鸟语般的作品,与其说是画,倒不如说更像一种哲学符号或思想图签,应该已经超出或偏离了绘画范畴。美术作品是用来表现美的,这种美一定要通过受众内心的美感经验感受出来,鸟语虽然听不懂,但是好听,这没错。但毕大师的画看不懂,可好看吗?不好看就是哲学图符,不能算作绘画作品。因为作为视觉艺术,绘画不但要赏心,更需要悦目。
其次,毕加索的画,多少有些营销炒作风吧。是藏家、画商、官员、大亨们附庸风雅的“玩物”,他们人云亦云,哄抬价值,无形中也使得成千上亿的画品门外汉跟着瞎起哄。好,好!不知道哪好,能说得上两句毕画知识,就成了得瑟卖弄装逼的谈资了。呵呵?!
会画画的拉斐尔前派怎样影响了设计史?
年少时在某文学期刊封底彩页上的国外美术作品赏析栏目里第一次看到油画《奥菲利亚》和《夏洛特小姐》,即刻就对拉斐尔前派那种真实自然、浪漫唯美的画风和文学式的忧郁、感伤深深着迷。
拉斐尔前派是19世纪中后期在英国由3名年轻画家亨特、罗塞蒂和米莱斯所发起组织的一场美术改革运动。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当时的艺术潮流,反对在他们看来已陷入形式主义泥沼的皇家艺术学院绘画风尚。因对中世纪及其之前的文化尤为痴迷,为了将英国绘画艺术回归到拉斐尔以前,故团体命名为“拉斐尔前派”。拉斐尔前派对后来的艺术,包括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维也纳分离派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后来英国工艺美术奠基人的威廉·莫里斯也是拉斐尔前派的重要成员之一。
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就来自拉斐尔前派的艺术主张,如反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中世纪风格,提倡自然主义风格和东方风格,追求简单、朴实。
莫里斯的理论与实践在英国产生很大的影响,许多年轻的艺术家、室内设计师和建筑师仿效他的主张与实验,进行设计的革新,因而在当时形成一个英国设计革命的高潮,史称“工艺美术运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迅速传播到欧洲新兴的工业城市和国家,直接催生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的兴起的新艺术运动。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是对维多利亚时期工业化的巨大反思,尽管有其先天的局限和不足,但它首先提出了设计实用性、美观性相结合的原则,给后来的设计家们提供了新的设计风格和典范,为世界设计革新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有趣的是,莫里斯与拉斐尔前派的创始人罗塞蒂的女模特简·伯登一见钟情,建筑师毕业的莫里斯与菲利普·韦伯在伦敦郊区肯特郡合作设计建造了新婚住宅“红屋”,室内陈设以及家居器物也都是按照中世纪风格设计制作的,结婚当日,宾客盈门,红屋颇受英国主流社会好评,报纸争相报道。同年莫里斯与好友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综合的设计事务所——威廉莫里斯设计事务所。而“红屋”作为工艺美术运动的标志性建筑,2002年为英国名胜保护组织收购,现已向公众开放。
拉斐尔派,也可以说是传统,应该继承发扬学习。毕竟也是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不可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