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量子力学里面,假设引力是由于引力子传递的,那么引力子如何从黑洞里出来呢?

bdqnwqk5个月前问题21

引力子并非从黑洞内部传播出来,而是从黑洞视界之外传播的,就像引力波一样,它并非直接来自黑洞内部。

引力子是否存在还是个未解之谜,历来科学家都在极力追寻引力子的踪迹。但奈何引力子传递的引力实在是太弱了,所以无论科学家们怎么改进实验装置,怎么设计实验方案,都没有探测到引力子的存在。当然了,也有可能引力子根本就不存在,但这样的话就意味着量子力学对于各种力的解释存在了问题,量子理论会出现危机。好在引力波的出现给予了一定的支持,科学家设想引力波是否也是由引力子在传递,就像光子传递电磁波一样。不过引力子不像光子那样能量“巨大”,要知道即便是一块小磁铁都可以轻松对抗整个地球的引力把一个大头针吸引起来,可见引力子有多弱了。引力子来自于引力场的变化,而引力场则指的是黑洞视界之外的,所以引力子可以从黑洞处发射出来。

还有理论指出,引力子是闭弦,所以引力子可以自由穿梭于各个维度。故而即便是黑洞内部的引力子,照样可以通过其它纬度从黑洞中发射出来。就像电影里面展示的那个,库珀可以在黑洞内部通过操纵引力而改变地球上过去发生的事情,这就是引力子穿梭于时间维度的思想提现。

引力子我们了解还是太少,未来还需要科学家们继续为之奋斗。

用什么方法才能找到引力子?

引力子的问题在理论物理中的地位,就好像黎曼猜想在数学中的地位,能解决它的话,物理学就要上一个台阶,因为一旦解决它或者发现它,那么我们就突破了爱因斯坦的思想框架了。

在爱因斯坦的框架里,引力子是不存在的,因为引力不是一种力,而是时空的弯曲。这个潜台词是说,引力子不可能是平坦时空上的一种量子场所对应的粒子。

当然了,粒子物理学家不这样看这个问题,他们正在LHC这样的大型对撞机里寻找引力子与其他粒子的相互作用。但是,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原因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也许是因为牛顿引力常数太小——这个牛顿引力常数就好像前几天阿蒂亚在证明黎曼猜想的时候说的精细结构常数一样刻画的是相互作用的强度。牛顿引力常数太小,所以引力子与其他粒子的耦合都不强,因此在LHC里找不到,现在LHC里有13Tev的能量,也没有看到引力子的痕迹。只有增加能量,才有可能增加这个耦合,也许能看到引力子。当然了,这个实验过程使用了一个很强的假设:假设引力子是真的存在的。

原创思想,主流物理学家们用交换引力子来解释引力,但至今毫无头绪,但本民科认为,引力子纯系主观臆想,不能用来解释引力,宇宙的质量和引力之源是一个质量在kg级的质量点,在实验室里就可以制造出来,是构成物质粒子的终极粒子。错误的希格斯粒子以及引力子,应该进入历史了。

宇宙的一切物质最初是怎么产生的?

星系中的恒星释放大量的带电粒子,带电粒子充满星系盘的空间,使星系盘空间成为导电体。星系盘两侧释放的费米气泡也是带电粒子,费米气泡中的带电粒子扩散后与星系盘边缘连接,费米气泡中的带电粒子密度高于星系盘星系带电粒子密度,负电荷向星系中心运动,形成星系盘中强大的电力场。

在电力场中正负电荷的运动方向相反,正电荷可以把负电荷当成楼梯爬出黑洞。空间可以不断地生成粒子再消失,黑洞内正电荷跑出了黑洞,为了维持电荷的平衡,黑洞内空间不断的生成正电荷粒子。

从黑洞中跑出的正电荷在黑洞外与负电荷相遇,生成物质形成星系核中的星云,星云积聚形成星系核中的恒星,星系核中的物质在星系盘电力场的作用下,离开星系核使星系膨胀。

本题:要么挖空心思无以凭据,要么启示第三次物理革命,导火索是卡西米尔效应。

第一次物理革命开创了经典动力学,第二次物理革命开创了相对论量子论,第三次物理革命开创了真空场动力学。国之学子不要错过机遇。西洋人非要搞弦理论,由他去。

本题要回答“物质演化总机制”,以下是笔者的简要回答,不要爱氏相对论,不要哥派量子论,因为然并卵。只用经典动力学,稍加拓深即可。

由于解释逻辑稍有复杂,先给一个物质演化机制总图,读者随我一同按图索骥,我的玩意,有高中物理基础,都能看明白。

物质演化机制的总脉络上图呈“⊃型”走向,共八大关节点,待后解释。先给出所依据的物理公设:

第一公设:物质,是包括天体与粒子的物体,是兼有质量、能量与体积的存在形式。

第二公设:孤体,即独立的物体,皆可模拟为一个既有自旋又有进动的漩涡体。

第三公设:附体,即孤体的子系统包括附着体,除了自身的运动以外,还同时兼有与孤体同样的自旋与进动。

第四公设:真空,充满任意空间。实体内空间的真空场密度=实体质量÷实体体积。实体外空间密度=实体质量÷引力场体积。

第五公设:演化,即变相不变质。实体被加压则缩小或聚合,实体被减压则膨胀或分化,实体被猛击则聚合或分解。例如:

场量子受压,缩小为引力子,即:场量子↹引力子。

引力子受压,则聚合为光子,即:n个引力子↹光子。

光子受压,则缩小为电子,即:光子↹电子。

电子受压,则缩小为质子,即:电子↹质子。

电子与质子受压,则变成中子,即:电子+质子↹中子。

质子与中子受压,则变成原子核,即:质子+中子↹原子核。

原子受压,则聚合为分子,即:n个原子↹分子。

分子受压,则聚合为大分子,即:n个分子↹大分子。

最初空间,是“混沌”或“绝对真空”混沌,相当于“无极”,即:宇宙真空场的场量子以光速自旋以光速作最无序的震荡。

场量子的无序即无极,混乱至极到最分化、最均匀、最大熵。场量子间隙极小,对撞概率极大,动能几乎抵消,即:ΣEki≈0,因此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混沌态几乎在绝对零度。

把背景微波辐射近似为混沌,温度2.725K,场量子质量m=3kT/c²=1.26e-39kg。

1个场量子受压,缩小为1个引力子。场量子原本以光速作无序震荡,在亚原子以光速自旋的角动量挤压下,变成有序推涌的引力子。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推导引力机制公式,进而求得引力子质量:g=1.42e-39kg。以下是前文摘要的推导过程。

引力机制公式:F=G'nn'/R²...(12),引力屏蔽系数:G'=(G/c²c²)1e32=8.23e-13...(13)。 公式(12)表明:万有引力,其本质是被极度屏蔽的强核力,与两物系所含核子数乘积成正比,与引力场半径平方成反比。 引力子的定义: 引力子是核子自旋1周,辐射1个自旋角动量,进而激发的1个真空场量子。 引力子的质量 离开1~2fm短程核力,考虑1个核子无序化进程被屏蔽,又考虑万有引斥力,1个核子惯性离心力对应1个受激场量子吸引力,1个核子的正质量对应1个引力子的负质量。可设: 引力子质量:(g)=G'(p)=1.42e-39kg...(14)。 6.4亿引力子被激发,聚合为1个光子。光子是电磁波的基本单元,相当于一个波长,或引力子(g)集团。光子(γ)的质量恒定为6.4亿个引力子,即:(γ)=6.4e8(g)=9.1e-31kg。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c=1/√ε0μ0,即真空光速不变,只取决于真空介质的电容率与磁导率。其根本原因,是场量子与引力子本来就以光速运动。即:光速是真空引力场的固有属性。

只要对空间施加角动量,就可以激发引力子集合为光子的有序推涌,就有电磁波。

光源,或光子发生器,既可以是电磁振荡谐振子,如感容振荡器,原子光谱发生器(电子+质子的谐振子),也可以是机械震荡谐振子。

光子,是派生谐振子。光子,与声子一样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依次有序的做径向推涌。

显然,光子是真空介质场量子的重组形式,是传播电磁辐射能、机械震荡能的载体。

光子传播机械波的程序是:波源谐振子→光子→声子→光子→声子...,由于声子震荡速度很慢,是限制性速度,故声波速度很慢。

1个光子受压,缩小为1个电子。在超高温、超高压、超高频环境中,例如在恒星内部的核聚变过程中,1个光子可以被压缩为1个电子。继而实现从玻色子向费米子的突变。

反过来,在电子对撞机实验中,电子被加速到v=0.999c,达到电子康普顿效应最短的临界波长λc,此时,电子会骤然膨胀为最高频的伽玛光子。这就是所谓的湮灭反应的本质,而不是什么物质湮灭成了纯能量。

高频光子,在自己的长途跋涉中,因为最小作用量或熵增加趋势,总要渐渐衰减或降频,渐渐膨胀或减密,即所谓的熵增加红移。

1个电子受压,缩小为1个质子。在超高温或超高压环境中,例如在恒星内部的核聚变活动中,1个或者1900个电子,被压缩为一个最高密度的质子。

质子(p)内部的三夸克电荷uud被高密度场介质约束在一起的1个高能正电子e+。因此, 就电荷量而言,1个质子电荷=1个正电子。就引力场而言,1个质子质量≈6.4亿个被最大压缩的真空场量子。 质子以光速自旋的引力势能Ep,映射质子点电荷的电势能E库,即:mc²=ke²/r,由此可计算质子半径:r=1.5e-16m。

1个质子+1个电子受压,聚合为1个中子。在超高温或超高压环境中,1个正电荷质子与1个负电荷电子,会聚变为1个中子。

质子与电子间的结合力,叫弱作用力,也叫W±/Z0介子,束缚性很差,但在原子核内部,被处于三角分布的胶子束缚着。

但如果中子在原子核的占比过高,则不稳定,就有所谓的核衰变或嬗变,

后来的事件,就不再赘述了。

物理新视野,旨在建设性新思维,共同切磋物理/逻辑/双语的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