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哲学那么悲观,为什么他那么有名,叔本华价值是什么?

bdqnwqk6个月前学者8

感谢小秘书邀请。

叔本华的哲学确实很悲观,这在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中都比较少见;他之出名,和尼采的宣传有直接关系,但影响仍然不算很大;关于叔本华的思想,应该放到历史的链条中去考察。 (但泽)

一,叔本华,1788年生于但泽,就是现在波兰的格但斯克。父亲是一个富有的银行家,母亲是通俗小说家。父亲对叔本华很严苛,母亲比较宽容。奇怪的是,晚年的时候,叔本华反而愿意回忆父亲,十分厌恶母亲。

二,叔本华曾经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学生,但他内心很鄙视这个老师,称其为“哲学的空谈家”。他也这样轻蔑地称呼黑格尔和谢林。1819年,叔本华31岁时进入柏林大学任“无俸讲师”——就是编外老师。不过讲课很不顺利。反复两次之后,他干脆离开了学校。后来,他继承了一笔不菲的财产,于是就到德累斯顿安心过休闲的独身生活去了——养一只起名叫“宇宙精神”的卷毛狗,每天散步两小时,用长烟斗吸烟,读《泰晤士报》,雇人搜集关于他自己名声的“情报”,等等。他于1860年去世。 (柏林大学)

三,客观地说,叔本华曾经发奋过一段时间。著有《充足理由律的四种根源》(1813);《世界是 意志和表象》(1819);《论自然中的意志》(1836);《伦理学中两个根本问题》(1841);《附录和补遺》(1851)。比较遗憾的是,这些著作曾经都卖不出去,反响寥寥。开始引起人们关注是在1853年,其影响主要在他离世之后。

四,叔本华自称他的哲学有三个来源——康德、柏拉图和印度的奥义书。后人认为,他的思想基本和康德、柏拉图没啥关系,说是来自公元前七八世纪的奥义书可能更恰当。这本书的主要思想是“轮回”。叔本华也认为,人生是不值得保持的,因为它充满灾难。生活就是盲目的渴望,渴望沒有得到满足以前是痛苦的,满足以后,又产生新的痛苦的欲望,如此推进,一直到令人作呕的程度。凡花都有虫,人永远不能得到满足。他说:“大多数人的生活不过是求生存的持续的斗争,即注定终于要失败的斗争。人每一次呼吸都是对威胁自己的死亡的抵御,每一秒钟都为抵御死亡而战斗。但是死亡终于必然取得胜利,因为人一生下来就受它支配,它只是在吞噬它的捕获物之前,要玩弄他一会儿而已。人却尽最大努力来延长寿命,正如人吹肥皂泡,使之尽量大和尽量长远,尽管知道它终于会破灭。”他认为,一个人的生命调谢以后,意志又在新的个体中重复同样的老过程。“大多数人的生活是令人厌倦的向往和痛苦,是经过四个时期,趋向死亡的如痴如梦般的蹣跚,伴有前后相继的肤浅的思想。那象一架钟,上了弦就走而不知为什么;每当一个人成为胎儿而降生,人生的钟又重新上弦,奏出同样陈腐的老调,这以前演过无数次,十分呆板,只带有微不足道的变化。”总体来说,叔本华的哲学不是系统的体系,核心内容是悲观主义的伦理学和意志论。 五,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大多是乐观主义——首先,他们都是愿意并且深入思考的人,自认在思考中窥得了世界和人生的真谛——当然,不管是否真的如此。其次,他们还愿意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与其他人分享,也不管是为了修身还是释道。叔本华算是哲学家中的一个“特例”。罗素评价说,叔本华的悲观论“不是理性的问题而是气质的问题”。问题在于,他是怎么有了与大多数的其他哲学家不同的气质了呢?家庭影响?个人经历?至少有一条可以确定,就是他没有 像其他哲学家那样深入透彻地思考所应该研究的对象——外部世界和人,没有形成一个能够自洽的理论体系——理论不深刻、不彻底,于是就只能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地说了。罗素接着的评价仍然精彩。他说,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哲学家们传递给世人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都是不好的。鉴于以往的哲学家们都是乐观的,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也算给大家提个醒儿——每看书看到这儿,老感觉罗素是在正话反说。 六,叔本华后来怎么就出名了呢?不是因为他的悲观主义,而是因为他的意志论。这一点上,叔本华必须感谢尼采。尼采比叔本华小半个世纪,但成为叔本华很好的后继者,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哲学上也说不上什么建树,罗素说,“他在本体论或认识论方面没创造任何新的专门理论”。但是,他用“超人”哲学把叔本华的意志论发展了,而且使叔本华的名气大大提高——在哲学领域丝毫没有提高,在政界和政客当中的影响力提高了。近代哲学里,宣扬意志第一的学说是从是叔本华开始的,此后力主这种学说的是尼采、柏格森在、詹姆士和杜威。叔本华在咱们国内的出名,是被吹出来的。七,怎么评价叔本华的哲学呢?黑格尔说,哲学就是哲学史。是的,任何哲学家都是时代的产物,叔本华也不例外。西方近代哲学是从笛卡尔起步的。从他开始的很长时间里,哲学家们关注的是人的思维的边界在哪里,知识何以可靠。这是经历了几百年中世纪经院哲学桎梏之后的必然。笛卡尔开辟了两条思路——经验主义和唯理主义。此后的哲学家们围绕上述的核心问题,在两条道路上分别作出了精彩回答。到了休谟,他太过智慧,一下子把这两个主义都推进了死胡同。这个时候,康德挺身而出了,他先设定了若干先天概念,又提出了四个二律背反,以为可以解决休谟提出的“如是科学,必先证明方法”的难题。其实,康德把自己也陷进了先天概念和物自体的矛盾之中。黑格尔采取完全不同的思路——第一靠体系的绝对严谨;第二要通过辩证法证明自然界和人的思维都是靠自己内部的矛盾而自我发展的,不过,这种矛盾的根源在于一种绝对精神。叔本华,把西方近代哲学的这一发展线索完全打乱了,他等于是在另起炉灶。为什么呢?因为在19世纪早期之前,欧洲是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平稳发展的时期。但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开始,这种相对平衡的局面被打破了——各种矛盾交织复杂,各种战争连绵不断。叔本华的思想,其实是这种社会动荡状况的折射——包括悲观主义和希望唯意志的“超人”出现。问到叔本华思想的价值,可以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面观察当时欧洲政治文化现实情况的镜子。

叔本华不叫悲观,他是从人类的苦难角度,来思考人生,对人类社会大有价值的!

换句话讲,在激励人人向上!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