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维特根斯坦后期认为「哲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论证,而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哲学的顶层是存在与意识,而这些都是靠语言来描述的,这就是一种范式表达。范式表达本质上就是一种语言体系。
有个感觉,好像全网都在讨论这个话题。
不过,请恕孤陋,维特根斯坦“后期”,真的说过题目中的这句话么?
如果没有说过,人们在讨论或争论什么?
一维特根斯坦,1889-1951,被称作“英语世界中哲学界的主要人物”,尽管他是奥地利人,只是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住在英国。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生涯”,确实可以划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他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罗素的学生,先师从罗素学习数理逻辑,后又到挪威研究逻辑学。
在罗素的帮助下,1921年,维特根斯坦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逻辑哲学论》。这也是他“前期”哲学的代表作。
之后,维特根斯坦在奥地利的一些小村庄任小学老师。
1929年,维特根斯坦回到剑桥教授哲学。直到1951年,他写下了大量笔记,后来由学生为其出版,定名为《哲学研究》。这是他“后期”哲学的代表作。
二维特根斯坦在其“前期”哲学代表作《逻辑哲学论》中,探讨的中心问题是:“语言是如何可能成其为语言的?”
他曾感到很惊讶——一个人居然能听懂他以前从未遇到过的句子。在此书中,他对此的解释是——一个描述事物的句子(命题)一定是“实在的一幅图像”。命题显示其意义;命题显示世界的状态。
他认为所有的图式和世界上所有可能的状态一定具有同一逻辑形式,它既是“表现形式”,也是“实在形式”。但是这种逻辑形式自身却不能得到说明。不能说明的还有其他一些东西——实在的简单元素的必然存在、思想和意愿的自我的存在以及绝对价值的存在。这些不能说明的东西也不能去想,因为语言的界限就是思想的界限。
所以,他在此书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于不可说的东西,必须沉默。”
三维特根斯坦十分自信。他之所以去到小学教书,是认为他的《逻辑哲学论》,已经完成了他对哲学的贡献。
然而,“奇迹”却在1929-1951年期间发生了——他得出了与自己“前期”思想截然相反的结论。于是在《哲学研究》一书前言中说:“因为自从我于16年前重新开始研究哲学以来,我不得不认识到在我写的第一本著作中有严重错误。”
根据他的意愿,《哲学研究》在其死后的1953年出版。书中的观点,确实与《逻辑哲学论》有很大不同,甚至相反。
按照西方的说法,维特根斯坦“在不同的时期建立起两种有高度独创性的思想体系”。很多意见认为,以自己“后期”的思想反对本人“前期”的思想,维特根斯坦属绝无仅有的一个。
四在《哲学研究》一书中,维特根斯坦放弃了“前期”的想法,认为无穷无尽的各种语言用法背后,并未隐藏着统一的本质。
书中,他举了很多例子,采用了很类似《论语》的语录体形式。
比如在第1卷第“50节”中,他说,人们讲到“红色”,认为讲的是颜色,其实包含着“自为自在地存在”的含义,如果再去讲“红色是存在的”,岂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在这样诸多的举例后,维特根斯坦表示放弃自己“前期”图式说,进而主张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中,有两个最关键的“概念”——“语言游戏”和“家族相似”。
他把语言和行动交织在一起的整体,叫作“语言游戏”。他认为,在语言的多种用法中,能够发现一些重叠交叉的联系,但是绝对找不到共同的东西,即所谓本质的东西。
而这种重叠交叉,他称之为“家族相似”。因为其就像家族成员之间的类似性,其中没有一个特性可称为本质,是毫无例外地大家必须遵守的。因此对其只能举例,而不能下定义。一个词甚或一种语言体系,其用法永远是开放的、变动的。
概括地说,以上便是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要点。
五维特根斯坦的前后两期思想,的确皆有重要影响。
《不列颠百科全书》说:维特根斯坦的“每一体系都具有一种精致而有力的风格,极大地影响了当代的哲学。”
尤其是“后期”思想,促成了“语言哲学派(Linguistic philosophy)”,亦称“日常语言哲学”或“牛津-剑桥的语言分析哲学”。
或许,本题目所说的,就是指前述的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吧。
其实,如果仔细阅读他的《哲学研究》,很容易使人联想到中国先秦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以及庄子所说的“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等论辩。
当然,也有哲学界学者认为,维特根斯坦意在摧毁西方“形而上学”哲学的大厦,如他在《哲学研究》第1卷“第118节”中所说:“我们摧毁的只是些纸牌屋;我们是在打扫语言的大厦,而纸牌屋正是造在这个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