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超高热危象的降温方法

bdqnwqk5个月前百科12

1.降温 迅速而有效的将体温降至38.5℃是治疗超高热危象的关键。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降温措施,及时降低体温,防止体温过高导致病人机体严重损害,甚至死亡或遗留后遗症。

(1)物理降温
1)方法:1)冷敷、冰敷:当体温超过39℃,可在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大动脉处用冷毛巾或冰袋敷。2)酒精拭浴:当体温超过39.5℃,可用30~50%、27~37℃的酒精拭浴。3)温水擦浴:当体温超过39℃,病人有寒战、四肢厥冷可用32~35℃温水擦浴。4)冰水擦浴:当体温超过39.5℃,病人烦躁、四肢末梢灼热可用冰水擦浴降温。
2)注意事项:①酒精拭浴以拍拭的方式进行,不用摩擦方式,因摩擦方式易产热,在腋窝、腘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应适当延长时间,以利于散热;禁拭后项、胸前区、腹部和足底。②不宜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得过低,以防虚脱。 ③伴皮肤感染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皮肤擦浴。④降温效果不佳者可适当配合通风或服药等措施。⑤遵循热者冷降,冷者温降的原则。
(2)药物降温:当物理降温效果不佳者,根据医嘱选择药物降温。药物降温后30分钟应复测体温并记录,一般体温应逐步下降,不宜骤降至37℃以下,以防虚脱。在应用药物降温时,应注意避免引起病人体温骤然下降出现大汗淋漓,加重病人血液浓缩,可再次使病人的体温升高。如病人用药后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应注意保暖,可给予热水袋或热饮料以防体温继续下降。
(3)冬眠降温:使用以上措施体温仍高,尤其是烦躁、惊厥的病人,可在物理降温的基础上静滴冬眠药物,达到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扩张血管、加速散热、松弛肌肉、减少震颤、降低组织器官的代谢和耗氧量,防止产热过多。在使用中,应将病人安置于安静的病房,专人护理;要密切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注意评估病人的神志、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肢体运动和各种反射,以了解冬眠的深度,每隔30分钟评估一次;体温应以测量肛温为观察指标;如病人的血压下降过快、呼吸低于12次/分,提示过度所致,应立即减慢冬眠药物的进入速度或停止;如血压降至12.0kPa(90mmHg)以下时,应加用升压药或采取其他升压措施;如病人有寒战或烦躁不安,提示冬眠药物量不足;如体温降至38℃时应停止滴入冬眠药。

酒精擦浴降温有何讲究?如何个擦法?

用酒精擦浴高热病人的身体,并借酒精的挥发作用带走体表的热量而使体温降低,这种方法又称“物理降温法”。
操作要领
用酒精擦浴降温,在操作方式上以滚动按摩手法为好,即用一块小纱布蘸浸75%酒精,置于擦浴的部位,先用手指拖擦,然后用掌部作离心式环状滚动,边滚动边按摩,使皮肤手细血管先收缩后扩张,在促进血循环的同时,使机体的代谢功能也相应加强,并借酒精的挥发作用带走体表的热量而使体温降低。
注意事项
1.高热寒战或伴出汗的小儿,一般不宜用酒精擦浴。因寒战时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散热少,如再用冷酒精刺激会使血管更加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从而妨碍体内热量的散发。
2.高热无寒战又无汗的小儿,采用酒精擦浴降温,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应注意受应凉及并发肺炎。
擦浴部位不能全部一次裸露,擦某部位露出某部位。擦浴过程中,由于皮肤很快冷却,可引起周围血管收缩及血流淤滞。必须按摩患者四肢及躯干,以促进血循环,加快散热。
3.一般不宜在胸腹部进行酒精擦浴,以防止内脏器官充血,引起不适和并发其它疾病。如胸腹部扩散过多可引起胃肠痉挛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