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是麻烦还是方便?
由于身心健康(特别是视力健康)、网络游戏和有害教育App等话题日益受到关注,国家对青少年接触、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行为出具越来越多的监管性政策文件,如2021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按照“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希望学校、广大家长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督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在这一背景下,社会舆论环境和家庭日益对青少年使用手机等智能终端持“保守”意识。处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该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对于社会以及人的价值?我想可从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从历史视角看科学技术发展,理解技术发展的生命性力量
回看遥远的过去,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技术就一直作为一种生命性力量成长着,人类历史出现过种种重大技术革命,包括语言、文字、印刷术、大众媒体、互联网等,互联网正推动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文明时代,其作用与影响远远大于蒸汽机或电气,由此带给人类的不只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行业和领域的革新,进而带来一次新的世界观革命,深深触及社会价值系统的方方面面。这种科技生命性力量成长没有任何停止的可能。
2、从科学技术的作用看技术赋能下的社会发展形态,对人生活、生存及成长的意义
在历史上,每次重大的技术革命的出现,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技术到底是解放了人类,还是异化了人类?技术到底是善还是恶?在远古,当文字和书写刚刚被发明时,有人认为人们会因不再需要背诵而丧失记忆力;在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中,机器替代了人力,造成了大量拥有传统技艺的工人失业,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抗议,甚至打砸工厂和机器。如果仅仅被这些现象所迷惑,我们可能会迷失方向,实际上,技术的意义在于为人类带来了更多选择的自由,不断延伸了可能性空间,这是技术向善的意义。当前,互联网、新能源、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无不触及人类新的生存空间、生存体验和生存价值,新技术的发展将给人类带来更多向善的空间。
3、发挥科学技术正向作用,推动科技向善意愿下我们自身素养提升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如核能技术的研究,既带来了如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类社会灾难,也带来了新的能源渠道,核电站的建造与应用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动力之源,这也正是当年爱因斯坦从事与原子弹相关科学研究时所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如何驾驭科技,发展科技向善的力量。如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开发正变得越来越网络化,工业时代产品是设计制造出来的,而互联网时代的产品却更像是生长演化出来的,产品开发周期是自下而上地在用户对市场的反馈中不断快速迭代出来的,由此我们才能享受到如此丰富的产品与服务。
本答案来自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与中国儿童中心联合推出的系列科普图书《答案》,内容由领域科学家/专家校验通过。
世界上最小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普朗克长度
普朗克长度为1.6x 10^-35米,是物理学上最小的距离单位。普朗克长度这个距离单位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因为它是唯一能依靠五个物理普适常数进行定义的物理度量单位。
世界最小的距离单位是普朗克长度。为1.6x 10-35米,是物理学上最小的距离单位,继续缩小就相当于放大,比如缩小到普朗克长度的1000倍,相当于扩大为普朗克长度的一千倍。
这个世界上最小的长度单位,也是在有意义下最小的可以测量的长度,它大致是1.6×10的-35次方米,用公式表示的话是1.6×10^-33厘米,即0.米,小数点后一共36位数,这个数字很难用文字表现出来,用物理学表示的haul,是一个质子大小的1/1022.普朗克长度也会被称之为普朗克质量,这个度量主要是为了测量物理碰撞时产生的黑洞质量,因为物体在碰撞的一瞬间,会产生一个一个黑洞,而我们想要测量一个物体,则需要通过光的反射才能得到数据,而光被黑洞“吞噬”就会影响测量精度,而普朗克长度则是可以在测量中计算黑洞所导致的误差,世界上最大黑洞的质量就是靠它得出的。
普朗克长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是相辅相成的,以现代物理水平的发展,暂时没有能超过普朗克长度的测量单位,因为一旦低于1普朗克长度,这是时空中相对论就会失效,光线和时间在这个时空都会被扭曲,同时这个时空的数据也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变得毫无规律了。
作为量子力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普朗克长度虽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不过这个度量单位见证了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在以微不可见的量子作为质量单位的时代,普朗克长度让人类寻找宇宙起源的脚步,又向前迈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