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相对贸易距离怎么求

bdqnwqk6个月前问题11

两国相对贸易距离怎么求
(1)征收关税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进口量下降,国内市场均衡价格上涨。
(2)该国生产者销售价格上涨获益,消费者如果想继续消费进口商品,必须增加开支,福利受损。
(3)是的。适当征收关税可以有效保护本国产业健康发展,避免被发达国家冲击而夭折。

在地球上,有没有万能公式?有没有放在任何事物上、放在什么地方、放在什么国家都适用的方式方法?

万物有阴阳,变化成热凉。细心去琢磨,论事皆对行

本猫讲讲吧。这个题目其实有问题啊,其本身的逻辑不对,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公式?只有科学界才讲公式和理论,其他领域参考公式相声两夫妻,那是个笑话!

本猫就唠嗑唠嗑两句科学界的万能公式吧!上图!

呵呵呵!当然是M论啦!继续~

M论不是一个哦,而是一组哦!

说到公式就得走一半人了吧。唉,还是用回大家听得懂的话吧。

人类能到达什么高度,的确是由科学界的各位大神在支撑的。科学大神们又是靠什么支撑呢?他们自己说是靠信仰,我觉得其实是靠烧钱。当然,为了信仰,钱特么算啥玩意!

但是呢,俗人们可是得给个理由才能心甘情愿让大神们烧钱的啊,而且大神那么多,钱给谁烧也是个问题吧!于是,基础科学界现在有两个方向最能烧,一个是物质终极派,这个是传统名门正派,一牛二爱三麦都在里面,玩微观粒子,烧粒子加速器对撞机!另一派是新兴宇宙派,研究地球算个屁,老子研究宇宙!把宇宙都弄明白了,地球上的一切也是渣渣了,这一派国人怕只知道霍金吧。

而我们物理大神们都有统一的情节,公式太多不好记!四个基本力各玩各的,太不给面子,谁能把他们玩到一块,这个第四把大神交椅就可以坐稳了!于是,现在从弦论进化到了M论!十一维度,坍缩蜷曲,时空交缠折叠~可是模型有了,公式有了,预言也来了,然后呢,当然是烧钱了啊!验证啊!科学和宗教玄学不一样,就在于此,大家不搞辟谷顿悟,大家比赛烧钱玩实验!别说泄气话,这钱烧来烧去,也烧出了半导体,顺便烧出了信息时代。

据说这个图是弦论模型。

单个国家已经顶不住这样烧的速度了。但是诱惑力实在太大,大家还是忍不住烧!万一再烧出点硬货,人类真的会进入什么时代,真是不好说的。

科学界这样算不算忽悠,我们可以不操这个心,

能把上面的题目读一遍,再来说人家神棍吧!毕竟,手机啊,芯片啥的,就来自以上这波天书。

期待M论早日验证吧!

喜欢请关注和点赞!

基本粒子的质量是希格斯玻色子赋予的,那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又是怎么来的?

这是一个科学发现的伟大故事,但是真正的主角却被玻尔、薛定谔、爱因斯坦等人的光环所掩盖。

●这张照片里找不到本文要介绍的科学家。

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艾米.诺特(女的),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女王。

为什么能量要守恒?为什么动量要守恒?

为什么永动机是永远也无法造出来的?

在1915年之前,物理学家们只知道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长期实验观察中的结果,因而成为一种所谓的原理。但是并没有人知道其背后的原因。

科学家存在的意义,就是告诉人类无法用肉眼看到的规律。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规律表现在距离平方的倒数关系,这是在空间中无法观察到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能看到平方吗?能看到倒数吗?这是看不到的,这是牛顿告诉我们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定律,都具有相同的发现难度。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为可以从某种几何测量中得到一系列的可观测数据,然后再通过对这些可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猜到一些关键的节点,比如说平方关系。

在牛顿之前,开普勒通过对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长期观测,已经确立了一些关系。开普勒告诉我们:行星围绕恒星运动的轨迹是一个椭圆,恒星位于椭圆的焦点;恒星与行星之间的连线,在相同的时间扫过相同的面积。

椭圆是一个二次曲线,而面积也是尺度平方的关系,这给了牛顿以启发。

先从实验数据的积累开始,总结出一般性规律。然后再把得到的规律应用于实践中,再根据实验中的数据对原来的规律进行修整。

在20世纪以前,人类发现的科学定律,基本上都是这样确立的。

●万有引力的测量装置,可以检验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

形而之上谓之道,这是支配物质世界的第1层规律。道之上更有道,这是世界的第2层规律。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物质世界的第1层规律,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就是道之上的道。

道之上的道,其作用超越了物质的形体变化,所以无法从直接观测物质世界的运动情况总结出其背后的原因。

像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这样的物理规律,长期以来是默认正确和存在的。

1915年,也就是广义相对论发表的那一年,艾米.诺特证明了一个重要的定律:如果一个数学形式可以经过某种连续变换,保持形式上的不变,则必然有一个守恒的流形与之相对应。

这个定律被称为诺特定律(正式发表是在1918年)。

一个数学形式经过某种变换保持形式上的不变,从几何学上可以理解为某种对称性。就比如说人在镜子前面,镜子里和镜子外面的人的影像是对称的,以及水面倒影的景物也是对称的。

如果我们在镜子外面做物理实验总结出物理规律,与镜子里面观察到的数据总结出来的物理规律是一样的,这被称为宇称守恒。

我们在镜子外面抛一个石头,它的轨迹是一个二次曲线;我们测量镜子里面石头的运动轨迹,也是一个二次曲线。

所以,我们可以说镜子外面的规律,经过了镜子的映射完成了一个变换,但是保持了数学形式上的不变性。

诺特定律把对称性和守恒性关联在一起,这就是道之上的道。

动量之所以守恒,是因为时空具有旋转对称性;能量之所以守恒,是因为时空具有平移对称性。

如果对称性被打破,守恒性就会被打破。

现在,我们可以来回答这个问题了:希格斯玻色子赋予了万物质量,谁赋予了希格斯玻色子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在高能标下,对称性会自发破缺,自动获得质量。

●下面这张图是希格斯玻色子获得质量的示意图。

用最通俗的大白话来说,希格斯玻色子从能量的最高点滚下来的时候,就会获得质量。这种质量的获得方式,被称为希格斯机制。

2013年,在欧洲强子对撞机工作的科学家宣布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正式确认希格斯机制的正确性。

但是,不要忘记,艾米.诺特才是20世纪中后期一系列伟大科学发现的妈妈。

●艾米.诺特(1882~1935),科学界唯一女皇。

对称性、对称性破缺和质量起源,涉及到了一个数学概念:数学变换。

在诺特定律之前,没有人认识到数学变换对于物理发现的意义。但是,诺特定律之后,这一切都改变了。

如果我们把狭义相对论从全域变换向局域变换做一个推广,就可以直接得到广义相对论。

这被称为广义相对论的数学证明,这也是由艾米诺特完成的。

把一种物理学规律从全域变换向局域变换进行推广,可以得到全新的物理学规律,这是已知获得道上之道的最佳方法。

杨振宁受此启发,把麦克斯韦方程从全域变换向局域变换进行了推广,得到了杨米尔斯方程。

杨米尔斯方程是规范场论的基础,是20世纪中叶最伟大的物理学发现。规范场论把电磁力、强互作用力和弱互作用力统一在了相同的数学形式下,距离万物的大统一理论只有一步之遥。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是艾米.诺特。

在现在,在将来,诺特定理所指出的守恒性和对称性之间的深刻关联,任然是指引物理学在迷雾中探索的唯一灯塔。

在量子力学的标准模型理论中,所有的基本粒子原本都应该没有质量,希格斯机制赋予了所有基本粒子以质量,而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场的量子化产物。

希格斯机制的简单物理图景。在解释希格斯机制之前,大家需要先简单的了解一下量子场论的真空描述——真空是所有基本粒子的基态场。比如,电子有电子场,中子有中子场,质子有质子场……而希格斯场也是其中之一。

而希格斯场的作用在于赋予其它场产生的粒子以质量。简单来说,希格斯场就像遍布在宇宙中的糖浆。而原本没有什么质量的基本粒子,从场中穿过就会裹上一层糖浆,变成一颗有质量的糖豆。而光子和胶子偏偏不喜欢甜食,不和希格斯场发生相互作用,所以就没有质量。

这和我们前些年的出国风潮一样,有人出国留学镀金,回来之后求职更有分量了,而有些人出国回来之后,求职一样没有任何分量。

但说了半天,这个图景似乎跟希格斯玻色子好像没有任何关系?

希格斯玻色子是希格斯场的量子激发。就像电子场受激发产生电子,中子场受激发产生中子,质子场受激发产生质子,希格斯场受激就会产生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即为希格斯场的振荡。

同时希格斯玻色子极不稳定,会衰变产生了有质量的实粒子。也就是说,能被希格斯机制赋予质量的基本粒子也可看成是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产物。

所以实际情况应该是,本来没有任何质量的基本粒子与希格斯场发生相互作用生成希格斯玻色子,然后希格斯玻色子再迅速地衰变成有质量的基本粒子。所以说希格斯玻色子不是传递质量,而是直接赋予质量,因为它与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并不是碰撞,而是衰变。

这也解释了宇宙中很难存在希格斯玻色子的原因。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速度极快,平均寿命为1.56×10^−22秒。只要温度足够高,能量足够大,基本粒子就可以逆转为希格斯玻色子。

正是利用这原理,2012年7月4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在大型粒子对撞机中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疑似物——125.3±0.6GeV的新玻色子,经过大量分析,直到2013年3月14日才正式确认了其希格斯玻色子的身份。

所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基本粒子之所以有质量,其前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必须有质量。

但希格斯玻色子的质量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一切就要源于标准模型理论里面的另一个重要概念——自发对称性破缺。

顾名思义,就是从对称状态变成了不对称的状态。就像一个陀螺拥有能量高速旋转时,是一种对称态;当能量用完停下来时,就会随机倒向一边不再对称。

而希格斯作为标准模型里唯一的标量场,且希格斯场的真空值不等于零,所以它的最低能量态位置不具有旋转对称性。这种不对称状态使希格斯玻色子有了质量。

希格斯玻色子是标准模型中唯一的标量粒子。

但说实在话,希格斯场更像是为了解决标准模型理论无法解释常规基本粒子的质量,而硬加上去的一个场。因为随着现代物理学的发展,现在希格斯机制已经无法解释所有基本粒子的质量来源了。

比如中微子,在希格斯机制中,也应该是没有质量的,但现在实验已经证明中微子具有很小的质量,大约在电子质量的百万分子一到十万分子一之间。1998年,高木凯田教授和阿瑟·B·麦克唐纳教授凭这一发现,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以严谨地说,希格斯机制已经无不再是所有基本粒子的“质量之源”。

总结希格斯机制赋予基本粒子以质量,也仅仅适用于标准模型理论体系下而已。随着如妖孽般的中微子真面目被揭示,或许将会有下一个更完善的理论出现。

另外补充一点,即便在标准模型下,严格来说希格斯机制也并不能赋予万物质量,它赋予的基本粒子质量,只占万物质量的1%。当然这属于另一个问题了。

欢迎关注@想法捕手,读科学,聊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