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自学哲学的方法
一、《苏菲》是好书,但是只是入门的入门。真正的业余哲学入门,我推荐一本《大问题 简明哲学导论》,所罗门著,有中译本。相信你会很轻松并很愉快地看完,并了解到哲学的一些主题;
二、我的建议是,在这个基础上,还是不要开始读原著,而是开始读哲学概论和哲学史(咱是业余的,以吸收知识为主,不以正本清源为主,不是吗?)。这些找一般的大学教材就可以,中外编的都行。不求精,不求快,但求给进入原著做铺垫;LZ要是觉得太枯燥,也可以拿教材做对照和解析,直接开始读原著。
三、开始读原著。有人说,康德是旧哲学的开始,也是新哲学的开端。又有人说“永远绕不过的康德”,所以读原著,我还是建议硬啃康德。当然,我觉得《纯批》不适合初上手,相对而言,读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导论》比较好。伦理学作为哲学的分支较认识论更加接近日常和知觉,较好理解。如果觉得康德还是难,可以读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
总之,作为业余哲学入门,我的思路就是,花最小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和专业学习是不同的。但既然要学哲学,就不是仅仅体会文学性的美感就好,至少要明白哲学的基本问题。
另外,尼采、叔本华不是不好,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在哲学史中是“非主流”;他们的立场其实是相对批判的,是基于对主流哲学家(主流就是指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等等论证严谨、观点积极、形成学派并塑造了哲学史外形的人)的批判。如果你没有进入到主流哲学的大门,恐怕能欣赏的只是他们浪漫但含混的语句、精辟但零碎的警言。
至于中国哲学的入门,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再胡说几句。
"白马非马论”是怎样的故事?这里面蕴涵了怎样的哲理?
战国末期的公孙龙,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诡辩论哲学家。他最有名的名辩命题是“白马非马”论。
“白马非马”显然是同人们的常识相悖的。但是,为了使这个命题成立,他提出了很多理由。他说:“马是指马的形状,白是指马的颜色,颜色既然不等于形状,所以白马也就不等于马。”他怕别人还不明白,又举例说:“‘买马’,当然买什么马都可以,不拘黄马、黑马。‘买白马’,那就不同了,非买白马不可,可见白马非马。”这个故事源于《公孙龙白马论》。
提示:“白马非马”的命题,揭示了“个别”和“一般”两个概念的差异,在古代逻辑思想发展史上有一定的贡献。但它的错误在于,过分夸大这两个概念的差异,否认“一般”只能存在于“个别”之中。离开了白马、黄马、黑马等(个别)有色的马,那也就无所谓“马”(一般)的存在了。可见,不能正确认识“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必然要作出违背客观事实和人们常识的错误结论。
哲学家的对话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一个哲学家与一
哲学家指的是生命的意义,船夫指的是生命的本体,这里面体现的哲学道理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没有本体的生命,啥意识都是不存在的.社会意识是依靠社会存在而存在的.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体现的是什么哲学道理
读书读得多了,脑子里积累的东西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如神来之笔。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后人对这两句诗作过不同的解释,清代仇兆鳌的《杜诗详注》,对于“读书破万卷”中的“破”字举有三说,一曰:“胸罗万卷,故左右逢源而下笔有神”。二曰:“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三曰:“识破万卷之理”。这三说,集中地反映了对“破”字的不同理解。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
所谓“突破”,即多读而“胸罗万卷”,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家,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王充本人一生读书近一万三千卷,“博通众流百家之言”,所以他才能写出《论衡》这部伟大著作。
所谓“磨破”,即熟读而致“书破”。孔子晚年读《周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即所“谓韦编三绝”。根据实际需要,选出一部分书籍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苏东坡有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经验之谈。有书不读,束之高阁,书无异于废纸;读书囫囵吞枣,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所谓“识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精读,一要抓住重点,宁精勿杂;二要深入钻研,务求精通。“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取其精华,不可滥读。选好了重点,确定了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钻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学必无所蔽而后可”。意思是说,学习一定要达到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如果读书不注意识理,漫无目的,一味多读,必然如郑板桥所说:“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
不论取“破”字的何种涵义,“读书破万卷”都是适用于专门搞学术研究的人。对于做学问的人来说,是“万卷虽多当俱眼”。唐代的书,一卷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万卷书不过一亿字。相当于现在32开本500页的书300本的文字量。对于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杜诗中的“万”字应取其非常多之意,即“多读胸中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