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多少高度,才能彻底摆脱地球的引力
宇宙飞船要飞到3.6*10^7m的高度才能完全脱离地球引力。
1、根据万有引力公式F=GMm/r^2 当物体运动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的时候就可以脱离地球引力了第一宇宙速度为7.9km/s,达到这个速度物体刚好可以绕着地球旋转。 速度达到16.7km/s...
2、根据:F=GMm/r^2=mv^2/r m消掉M是中心天体地球的质量为6×10^24kg v=11.2km/s r就是:引力刚好平衡能围绕地球旋转的高度 也就是:宇宙飞船的高度可以完全脱离地球引力。
扩展资料
由于地球(假定为m1)这个巨大质量的存在,使得m2所产生的加速度,称做重力加速度。它最早是被伽利略在意大利的比萨斜塔上测定的。在地球表面上这个数值一般定为980厘米/秒2,通常又将1厘米/秒2称为“伽”(gal),用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重力场是守恒的,也就是说在重力场中,移动一个物体所做的功,独立于它所经过的路径,而仅仅取决于它的终点。
事实上,假如该质量最终转到它原来出发时所处的位置时,其净能量的消耗等于0,而不管它在其间所走过的道路是什么。这在自然地理面中,是可以很轻易得到证明的。寻常所见的水分循环,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重力守恒的例子。
一滴水从海洋面上被蒸发,克服重力,进入大气,这是外界做功的结果。待它由空中重新回归到海洋时(而不管它是直接落入海洋,还是被运送到几千公里之外,又随着河川迳流回到海洋来的),放出了原先克服重力时的那部分功,遵循着重力守恒,使得净能量的消耗等于0。
李淼:引力为什么要量子化
有一个朋友问,有什么论证引力必须量子化的经典文章?我自己真的不知道,以为引力必须量子化是一个folk theorem。
许多人的论证是这样的:如果其它物质都量子化,引力和物质耦合,所以也要量子化。比如我们考虑一个电子产生的引力场,如果电子本身量子化了,不能看成是一个固定的质量源,那么很难描述电子所产生的引力场。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论据。反对的人会说,我们可以只考虑电子能-动量在一个量子态中的平均期待值,然后用这个平均期待值计算所产生的经典引力场。例如,制备一个电子的高斯波包,假定能量按照这个高斯波包分布,就可以计算经典引力场了。在广义相对论中,我们可以将爱因斯坦的方程的右边的能量-动量张量用场论中的期待值来代替。这个论点似乎没有任何问题。
仔细想一想,要想实现上面的做法还是有很大问题的。现在我必须用几个简单的公式来说明。在单个电子的情形,假定它的波包的尺度是,能量是,能量密度就是。根据测不准原理,密度的涨落是,这里我们用自然单位。所以,,如果本身足够小,就有,这样,对单个电子或者任何单个粒子来说,引力场的定义是有问题的。当粒子数很大时,简单的统计告诉我们,,而,所以,用量子平均的方法定义经典引力场只有当足够大时才是可行的。
从电子产生引力场问题的另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引力必须量子化。如果我们将电子产生的引力场完全看成是经典的,我们会遇到当年Lorentz计算电子的电磁质量遇到的问题,在经典的层次上电子的电磁质量就会发散,Lorentz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引入截断,例如假定电子有一个有限大小的尺寸,电荷在这个尺寸内均匀分布,这样得到的电子大小比电子的Compton半径要小一些。如果我们以类似的方法计算电子的引力半径,这个半径就是电子的Schwarzschild半径,远远小于Compton半径。根据测不准原理,在这个半径上电子的能量涨落远远大于电子质量(大约是),这当然不行。当然,我们可以假定电子的引力截断很大,毕竟经典引力的实验验证直到亚毫米。无论如何,我们需要引进一个新的尺度,或者新的能标,在这个能标之下,经典引力才是正确的。可是,另一个问题出来了。我们知道,Lorentz的截断违背狭义相对论,只有现代的质量重正化方案才不破坏狭义相对论。无论是在牛顿理论中还是在爱因斯坦理论中引入引力截断,都要在一个新的能标上破坏相对论性原理。
很久以前,Ted Jacobson写过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他指出,应用熵正比于视界面积的公式和热力学第一定律,就可以导出爱因斯坦场方程。一般来说,时空中的任一个点并不在事件视界上,但对于一个加速观察者,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视界上的一点,只要我们精心选择这个观测者。在他的解释中,爱因斯坦方程成了热力学中的状态方程。这个推导很有吸引力,也许有人会将引力解释成热力学现象。这样的话,我们就要放弃基本粒子会产生引力这个假设,因为任何单粒子都谈不上应用热力学。放弃单个粒子产生引力直接与实验矛盾,考虑一个宏观系统和一个试验粒子,宏观系统自然对试验粒子产生引力,如果试验粒子对宏观系统不产生引力,总系统就会破坏惯性定律。进一步,粒子的引力质量等效于惯性质量,特别是,一个简单系统的相互作用能也对引力质量作出贡献。
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引力必须量子化的论据(据我所知还没有别人告诉我这个论据),就是类似20世纪初Planck发现量子的那个黑体辐射的紫外灾难。在一个空腔中,假如电磁波处于热平衡态,在波数和之间,自由度数是(是体积,我们忽略了2和这样的因子),每个自由度的能量大约是,空腔中电磁波的能量是这是发散的。Planck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引进量子,也就是光子-虽然光子是后来爱因斯坦明确提出来的。现在,如果我们只承认经典引力波的存在而不承认引力子的存在,我们会遇到和上面完全一样的发散。我们可以引进经典引力的波数截断,就像处理电子的引力质量一样,得到空腔中的引力波能量要求这个能量不能大到引起引力塌缩形成黑洞,就有一个上限
可见,空腔的尺度越大,的上限越小。让我们夸张一点选择宇宙尺度作为,我们得到即使将微波背景辐射的温度带入上式,我们发现波数截断对应的波长截断远远大于1毫米。也许用宇宙尺度作为空腔尺度太夸张了,小尺度会带来小的截断波长,从而和现有的引力实验不矛盾。除了以上的一些论据,我们熟悉的引力需要量子化的论点如下:
1. 宇宙的开始有奇点,黑洞塌缩有奇点,在奇点附近,经典引力理论完全失效,最有可能的是时空本身也失效,所以引力必须量子化。
2. 黑洞熵的存在隐含引力的全息原理,这个原理包含引力和所有其它相互作用。在一个低维的全息理论中,很难想象产生量子的物质而不产生量子引力。现在熟知的Maldacena理论完全是一个量子理论。
3. 这个论点也许大家并不熟知,但在我来说是最强的论点。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涨落观测数据支持暴涨宇宙论,在暴涨宇宙论中,密度涨落由曲率涨落所引起,而后者与标量场一起作量子涨落才能实现。所以,我们几乎可以说引力的量子化有实验支持。如果未来的微波背景实验完全验证暴涨宇宙论,我们就完全可以说宇宙中的结构的形成是量子和引力的结果,而后者不仅仅是经典的。
4. FengCJ已经在跟帖中指出宇宙学常数问题的解决需要量子引力理论。
(参考资料: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