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上的两朵乌云指的是什么?
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迈克耳逊-莫雷实验与“以太”说
光波为什么能在真空中传播?它的传播介质是什么?物理学家给光找了个传播介质―“以太”,肯定了“以太”的存在,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地球以每秒30公里的速度绕太阳运动,就必须会遇到每秒30公里的“以太风”迎面吹来,同时,它也必须对光的传播产生影响。这个问题的产生,引起人们去探讨“以太风”存在与否。为了观测“以太风”是否存在,迈克耳逊)与莫雷合作,在克利夫兰进行了一个著名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但是实验结果和却以太漂移说相矛盾。使科学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他们或者须放弃曾经说明电磁及光的许多现象的以太理论。如果他们不敢放弃以太,那末,他们必须放弃比“以太学”更古老的哥白尼的地动说。
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玻尔兹曼理论上。——黑体辐射与“紫外灾难”。
19世纪末,卢梅尔等人的著名实验―黑体辐射实验,发现黑体辐射的能量不是连续的,它按波长的分布仅与黑体的温度有关。为了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结果,物理学家瑞利和金斯认为能量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建立起在波长比较长、温度比较高的时候和实验事实比较符合的黑体辐射公式。但是,这个公式推出,在短波区(紫外光区)随着波长的变短,辐射强度可以无止境地增加,这和实验数据相差十万八千里,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这个失败被埃伦菲斯特称为“紫外灾难”。它的失败无可怀疑地表明经典物理学理论在黑体辐射问题上的失败,所以这也是整个经典物理学的“灾难”。
初二第七课年轻人怎样学科学 练习部分
科学的基础是实验,一个人的动手能力是一种天赋。在我接触到的许多人中,有一些人非常善于动手。我希望你们,也希望你们的家长和老师努力去挖掘和培养你们每个人所特有的这种才能。
科学需要的通才的另一个特点是对诸如计算机程序设计这类事物有足够的兴趣,美国所有的大学教授都知道,在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中,有些很有设计计算机程序的天赋。他们做事非常快,学得得非常快,而且他们编写非常复杂的程序的能力是惊人的。这无疑是才能发展的一个新方面。随着计算机在社会中的作用日趋重要,这样的人才在将来会比过去十年有更多的领域施展才能。我想同样强调的另一点是,有许多年轻人喜欢收集,分类和整理各种各样的东西。这也是一种才能。我相信大家知道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有更高的组织能力。有些人天生就是组织者。如果你其中一员的话,我希望你抓住这个有利条件,因为大量科学知识最终要系统化。国此喜欢对事物加以系统化,有一定系统化感的人同样应抓住这一点,它会引导你走向非常有益和重要的新的发展方向。同样,有许多人喜欢解决问题。我不知道你们是否喜欢玩拼板玩具。解决一个拼板部题很像攻一个科学难题。当你拼板时,一般来说开始会拼处较顺利,但过一会儿就完全难住了。有几片重要的板,你找不着科学研究的进和也是如此。开始,你着手工作时可能相汉容易入手,可不久你就没主意了。关键是坚持,但不一定只拘泥于一种领域。我相信你如果是拼板好手,就会有这样的体验。常常在你寻找一个特殊问题的答案时,你找到某一片板,突然意识到这就是一小时前研究的问题,常常会干得很漂亮,这就是科学发现的规律。在科学上,你既要从整休上,战略上考虑问题,也要从局部上,战术上考虑问题。从局部上,你解决小问题,可是要把它们联成整体。这时你就需要一个重要的思想。
我想向你们强调的另一点是:培养博览群书的习惯是很有益的。二十世纪的科学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进步,而且科学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开拓新领域,所以没有什么人能什么都懂。那么在这种状况下,你有几种不同的选择,你可能倾全力于某个狭窄的领域,因为想要什么都懂必然是浪费时间。但你也可能持另外一种看法,即想扩大知识面,对科学进一般来说更易成功。当然这个建议对不同环境中不同人来说,也许不恰当。但我想强调的是,正是因为科学在朝着许多方向发展,那些 被忽视的科学领域很可能属于边缘学科,而且也许最终会成为最重要的发展领域。如果一个人年轻时就已经对几个科学领域感兴趣,那他以后就会更有发展前途。计算机断面扫描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发明者的那位理论物理学教授不仅对物理感兴趣,对计算机技术也感兴趣,他还对医学感兴趣,因此他就产生了那种设想。总之,科学是包罗万象的事业。它需要有各方面的才能。如果你想献身科学,很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一点,要把握住自己最突出的兴趣和天赋,并不断加以培养和发展。